登龙术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飞黄腾达、成名成家之术。
鲁迅 《准风月谈·登龙术拾遗》:“ 章克标 先生做过一部《文坛登龙术》。”
引证解释
⒈ 飞黄腾达、成名成家之术。
引鲁迅《准风月谈·登龙术拾遗》:“章克标先生做过一部《文坛登龙术》。”
登龙术的国语词典
成名、致身显贵的方法。
如:「这套登龙术,保管你如愿以偿。」
登龙术的网络释义
登龙术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本义:上车)
(2) 同本义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3) 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5) 进献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7) 增加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9) 成熟;丰收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11) 登记;记载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13) 登天,指死 。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14) 成,引申为定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元年》
(15) 加封,升任 。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6) 进用;选拔 。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7) 谓科举考试中选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8) 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19) 超过 。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0) 踩;踏 。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21) 蹲;呆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2) 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23) 穿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24) 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25) 上路,登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名词
(1) 古代祭器名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 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形容词
(1) 高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副词
(1) 即刻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沙头角腔] dien1 [梅县腔] den1 dang1 [台湾四县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g1 den1 [陆丰腔] den1 [宝安腔] den1 [东莞腔] de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登 | 都滕 | 端 | 登開 | 平聲 | 蒸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təŋ | to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shù
名词
(1) (形声。从行,术声。行,甲骨文中指道路。本义:城邑中的道路)
(2) 同本义
術,邑中道也。——《说文》
术,道也。——《广雅》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园圃术路。——《汉书·刑法志》。注:“大道也。”
横术何广广兮。——《汉书·燕刺王旦传》
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汉书》
(3) 泛指街道、道路
齐城、 高唐当术而大败。——《孙膑兵法·擒庞涓》
(4) 又如:术阡(道路);术径(大道与小路);术路(大道);术衢(道路)
(5) 方法;策略
臣有百胜之术。——《战国策·魏策》
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子有何术可导我耶?——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术法(方法);术鹄(方法与目的)
(7) 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三国志·诸葛亮传》
(8) 权术;计谋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韩非子·难三》
(9) 又如:术数(方法和谋略);术计(权术计谋);术略(韬略;谋略);术谋(讲求权术谋略)
(10) 技艺;业术
古之学术道者。——《礼记·乡饮酒义》
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宋· 苏轼《教战守》
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1) 又如:营造术;雕刻术;术道(才艺之道);航海术
(12) 法,法律
术,法也。——《广雅》
不以犯有司正术也。——《礼记·文王世子》
故君子操权一正以立术。——《商君书》
(13) 学说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唐· 韩愈《师说》
窦太后好 黄帝、 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史记·外戚世家》
(14) 方术。指医、占卜、星相等术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15) 又如:术数(用星占、卜筮、命相、拆字等方术,推测国家和个人的气数及命运);术法(法术;方术);术知(道术才智);术者(术人,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
动词
(1) 学习;实践
蛾子时而术之。——《礼记·学记》
(2) 通“述”。申述,叙述,记叙
昔者暴王作之,穷人术之。——《墨子·非命下》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汉书·贾山传》
能术远者考之以近。——陆贾《新语》
(3) 选择职业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方苞《狱中杂记》
zhú
名词
(1) 白术 。一种产于中国的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椭圆形或羽裂,边缘有刺状细锯齿,紫红色头状花生于茎顶
术,白蓟。——《尔雅·释草》
(2) 几种苍术属植物之一 。如:苍术;茅术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術 | 食聿 | 船 | 術 | 入聲 | 質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dʑʰĭuĕt | zsjyt/djv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