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

dēng gé rè [deng ge re]

词语释义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登革热病毒,由蚊子传播。症状是头痛、背痛、肌肉和关节痛,高热,恶心,呕吐,腹泻,皮肤出现红疹等。也叫骨痛热。[登革,英dengue]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由黑斑蚊传入人体。症状是头、背和关节疼痛,发高烧,热退后皮肤出现红疹。也叫骨痛热。[英denguefever]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这个区域尤其了解登革热和日本脑炎暴发所造成的费用和破坏。
2、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助下,卫生部正在为临床医师和护士组织一次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病例管理研讨会。
3、蚊子追踪二氧化碳(CO2)气体,因为它们叮咬的动物(在本案例中就是人类)呼出这种气体,蚊子在叮咬过程中传播诸如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
4、最清晰的联系来自诸如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这样的小国,在那里,登革热蚊子种群的数量和传播与气候有很好的关联。
5、虽然在受感染地区继续传播基孔肯亚病和登革热,但是世卫组织未建议特别限制前往或来自这些地区的旅行或贸易。
6、当前,控制或预防登革热病毒传播的惟一方法是与蚊虫媒介作斗争。
7、他们显示了登革热病例的位置和接触该病毒危险性高的区域与每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关系。
8、登革热暴发的条件已经成熟,它将一次又一次肆虐这个区域的某些地区。
9、登革热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有四种血清型。
10、我感谢新加坡政府在去年组织登革热研讨会,它将继续造福本区域和其他两个区域。
11、预防登革热病毒传播的惟一途径是与携带疾病的蚊子作斗争。
12、有证据表明,ENSO和拉丁美洲的疟疾、东非的裂谷热以及泰国的登革热(以及它的一种更致命的形式:登革出血热)有联系。
13、目前尚没有预防登革热的疫苗。
14、他们将登革热与西尼罗河病毒做了比较,后者于1999年首次出现于纽约,现在已经扩散到整个美国大陆、加拿大和墨西哥。
15、比如,众所周知的登革热已经成为世界上疾病负担增长最快的病种之一,现在,以往没有这一疾病的许多地区出现了病例报告。
16、尽管这种疾病很少致命,但是如果不接受治疗,一种称作登革热出血热的并发症会导致20%的患者死亡。
17、基孔肯亚病和登革热病毒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给人。
18、大多数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没有症状或者轻微发烧。
19、在这些疾病中,引起最大公共卫生关注的是疟疾和登革热。
20、一个典型的登革热感染病人卧床一周多并伴随发热和四肢剧痛,但是大部分可以康复。
21、研究称,组织培养表明:角鲨胺有可能“抑制登革热病毒对人体血管细胞的感染,并抑制B型和D型肝炎病毒对人体肝脏细胞的感染”。
22、对于得到最多的研究的疾病——诸如疟疾和登革热——也是如此。
23、标题也可以准确地读作“新疫苗降低登革热的风险达75%”,这肯定会吸引巴西读者的注意力。
24、结果可能是疾病增加,例如霍乱、伤寒、疟疾和登革热。
25、登革热是你们议程上的一个紧迫事项。
26、“在可预见的将来,全球城市化和增加的航空旅行预计将使得登革热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国际健康问题,”他们写道。
27、病毒学家正在登革热实验室检验方面支持卫生部,帮助收集和确认传播的主要菌株。
28、登革热、脑炎、黄热病及其他透过食水或昆虫传播的疾病,亦有上升趋势。

登革热造句

流料!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暂无市内园林景区因登革热而封闭。
登革热有时也被称为“骨痛热”。它会使肌肉和关节以及眼睛后侧产生剧烈疼痛。
例如,登革热病毒在蚊子体内大约需要两个星期的培育孵化期。
专家指出,由于越南南方气候更适于传播登革热的蚊虫滋生,因此越南登革热患者主要集中在朔庄、薄寮和槟知等南方各省市。
高雄市登革热扩散的地图分析。
登革热感觉像一个流感的严重情况下,包括肌肉和关节疼痛。
每年夏天都会传出登革热疫情,为防患未然,请民眾多注意居家环境卫生。
每年夏天都会传出登革热疫情,为防患未然,请民众多注意居家环境卫生。
在过去数十年间,许多疾病都因为栖境改变而扩张范围,包括汉他病毒、伊波拉病毒、西尼罗病毒、登革热、爱滋病等。
德梅伦说,例如,欧洲气温上升将为一种传播黄热病、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和脑炎的蚊子提供新栖息地。
登革热是经由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进行传播的。
在台东马偕医院就诊,并抽血检查,前天检验结果出炉,确定是感染登革热。
传播登革热?蚊虫一个钟内灭尽。
使老鼠感染登革热,通过这一过程,科研人员就可以研究登革热的传播特点,并探究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较为严重,通常会致人死命的出血性登革热。
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等热带疾病正在侵袭温带地区,豚草和毒藤也在温室气候里茁壮成长。
登革热病属于中医学的“瘟疫”范畴,可参照温病学“疫疹”、“湿温”、“暑温”、“伏暑”等病证辨证论治。
每年有超过一亿人感染登革热。
这组科学家研究了墨西哥东南部的两个城市梅里达和切图马尔,追踪了登革热的传播。
登革热是一种由过滤性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在灭蚊运动期间,儿童从展览中吸取有关预防登革热及日本脑炎的知识。

汉字详情

dēng [deng]
部首: 502
笔画: 12
五笔: WGK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OMRT
四角: 121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本义:上车)

(2) 同本义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3) 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5) 进献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7) 增加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9) 成熟;丰收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11) 登记;记载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13) 登天,指死 。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14) 成,引申为定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元年》

(15) 加封,升任 。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6) 进用;选拔 。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7) 谓科举考试中选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8) 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19) 超过 。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0) 踩;踏 。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21) 蹲;呆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2) 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23) 穿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24) 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25) 上路,登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名词

(1) 古代祭器名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 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形容词

(1) 高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副词

(1) 即刻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英文翻译

rise, mount, board, climb

方言集汇

◎ 粤语:da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沙头角腔] dien1 [梅县腔] den1 dang1 [台湾四县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g1 den1 [陆丰腔] den1 [宝安腔] den1 [东莞腔] d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滕登開平聲開口一等təŋtong
gé,jí [ge,ji]
部首: 901
笔画: 9
五笔: AFJ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LJ
四角: 445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 同本义。皮的总称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4) 用革制成的甲胄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5) 车前的饰物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6) 又如:革车(战车)

(7) 通“勒”( )。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 姓

动词

(1) 变革,更改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形容词

(1) 通“亟”。 危急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英文翻译

leather, animal hides; rad. 177

方言集汇

◎ 粤语:gaak3 gaap3 g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et7 giet7 [宝安腔] gak7 [沙头角腔] gap7 [陆丰腔] get7 [东莞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et7 giet7 [客英字典] gak7 get7 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梅县腔] g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核麥開入聲開口二等kækkrek/kaek
[re]
部首: 403
笔画: 10
五笔: RVY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QIF
四角: 5533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温度高)

(2) 同本义。跟“冷”相对

肺甚畏热。——《素问·五常变大论》

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韩非子·有度》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梁惠王下》

立厩中仆马之间,……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列子·汤问》

(3) 又如:热天;热釜(热锅);热浪;炽热;滚热;火热

(4) 满腔热情;热心肠 。如 :热莽(热蟒。感情狂热得不能自制);热气换冷气(好心没好报);热合(热心)

(5) 有权势的,权势显赫的 。如:热官(权势显赫的官吏);热势(显赫的权势);热撮撮(威势显赫貌);热地(比喻权势显赫的地方)

(6) 形容羡慕至极 。如:热眼(热切的目光);热念(热切的愿望)

(7) 新;新近 。如:热话(方言。新的话题);热尸(刚死的人的尸体。指新近去世者)

(8) 情意深厚 。如:热手辣的(依依不舍);热腹(热心肠);热语(热情、亲昵的话语)

(9) 喧闹;热闹 。如:热乱(胡闹;纷乱);热嘈嘈(形容热闹嘈杂);热闹场(热闹的场所)

(10) 亲热 。如:热乱(亲密,亲热);热火(亲热);热落(亲热);热熟(亲热);热嘴(口头上的亲热);热络(亲热;热和)

(11) 很受人关注或欢迎的 。如:热门货;热门

名词

(1) 滚热的物体

亏之若月,靡之若热。——《韩非子·扬权》

谁能持热,逝不以濯。——《诗·大雅·桑柔》

(2) 热气

天收其声,地藏其热。——汉· 扬雄《解嘲》

(3) 中医学亦泛指因外感而引起的热性疾病

能已(治)积热。——明· 刘基《苦斋记》

(4) 又如:热入血室(热邪进入下焦、胞宫);热风(由风邪挟热所致病症);产褥热;回归热;鹦鹉热;鼠咬热

(5) 反常的人体高温;发烧 。如:先给他退热再说

(6) 一时激起的极度热情 。如:乒乓热

动词

(1) 加温;使之热 。如:热化(受热而熔化);热饭(给饭或饭菜加热)

(2) 烧,烧灼 。如:热灼(灼热;火烫);热焰(火焰)

(3) 烦躁 。如:热呼辣(焦灼;发烫);热忽刺(匆急;急躁);热躁(焦躁;焦急);热恼(谓焦灼、苦恼)

(4) 激动

英文翻译

hot; heat; fever; restless; zeal

方言集汇

◎ 粤语:jit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