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耗

dēng hào [ deng hao]
注音 ㄉㄥ ㄏㄠˋ

词语释义

犹增减。

词语解释

  1. 犹增减。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而王畿之内,復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其土壤之肥磽,生齿之登耗,视之如其家。”《明史·食货志一》:“ 太祖 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

引证解释

⒈ 犹增减。

《文献通考·田赋考序》:“而王畿之内,復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其土壤之肥磽,生齿之登耗,视之如其家。”
《明史·食货志一》:“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

登耗的国语词典

清朝时登记新添人口及除去死亡者户籍的纪录。

登耗的网络释义

登耗

  • 登耗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ēng hào,犹增减。
  • 汉字详情

    dēng [deng]
    部首: 502
    笔画: 12
    五笔: WGK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OMRT
    四角: 121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本义:上车)

    (2) 同本义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3) 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5) 进献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7) 增加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9) 成熟;丰收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11) 登记;记载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13) 登天,指死 。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14) 成,引申为定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元年》

    (15) 加封,升任 。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6) 进用;选拔 。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7) 谓科举考试中选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8) 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19) 超过 。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0) 踩;踏 。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21) 蹲;呆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2) 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23) 穿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24) 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25) 上路,登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名词

    (1) 古代祭器名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 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形容词

    (1) 高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副词

    (1) 即刻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英文翻译

    rise, mount, board, climb

    方言集汇

    ◎ 粤语:da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沙头角腔] dien1 [梅县腔] den1 dang1 [台湾四县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g1 den1 [陆丰腔] den1 [宝安腔] den1 [东莞腔] d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滕登開平聲開口一等təŋtong
    hào [hao]
    部首: 601
    笔画: 10
    五笔: DIT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DHQU
    四角: 529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耒( lěi),毛声。本义:一种稻子)

    (2) 消息;音信

    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李商隐《即日》

    (3) 又如:耗音(音耗,音信,消息);耗问(消息;音信);耗息(消息);恶耗,凶耗

    (4) 方言称老鼠为“耗子”。也简称“耗” 。如:耗耗(方言。老鼠);耗爆(老鼠偷吃东西的声音)

    (5) 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损耗为名,在正额外例有附加部分,称“耗”

    动词

    (1) 假借为“消”。亏损;消耗

    耗,消也。——《苍颉篇》

    永尝敢以耗气也。——《庄子·达生》。司马注:“损也。”

    改煎金锡则不耗。——《考工记·函人为量》

    耗,减也。——《广雅·释诂二》

    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韩非子·孤愤》

    夫美下而耗上,妨义之本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2) 又如:耗荡(消耗毁坏);耗米(历代从水道转运米粮,每担在正额外另加数斗米,作为沿途耗损之用;对定额所收的正米而言,称之为耗米);耗失(减少,损失);耗力(耗费力气、力量)

    (3) 损失,受损失;耗费

    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史记·李斯列传》

    (4) 又如:耗敝(耗费损害);耗蠹(耗费损害);耗燥(枯竭)

    (5) 〈方〉∶拖延 。如:别耗着了;耗时间;耗误(耽误);耗磨(消磨)

    (6) 铲除 。如:耗稻(方言。锄去稻田的杂草)

    形容词

    (1) 歉收

    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礼记·王制》

    (2) 土壤瘠薄

    耗土之人丑。——《大戴礼记·易本命》。注:“疏薄之地。”

    (3) 又如:耗土(瘠薄的土地)

    (4) 空虚

    耗,虚也。——《玉篇》

    多而乱曰耗。——《荀子·脩身》。注:“虚竭也。凡物多而易尽曰耗。”

    (5) 零落

    秋行夏令,华;行春令,荣;行冬令,耗。——《淮南子》。高诱注:“耗,零落也。”

    英文翻译

    consume, use up; waste, squa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ho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au1 ho1 hau5 ho5 [东莞腔] hau5 [沙头角腔] hau1 [客英字典] hau1 hau5 [海陆丰腔] hau1 ho1 hau5 ho5 [梅县腔] hau1 ho1 [宝安腔] hau1 [客语拼音字汇] hau1 hau4 ho4
    ◎ 潮州话:h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到去聲開口一等xɑuhauh/x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