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厢

dēng xiāng [ deng xiang]
繁体 登廂
注音 ㄉㄥ ㄒ一ㄤ

词语释义

1.草名。即东廧﹐又名沙蓬。生于北方沙地﹐籽可食。

词语解释

  1. 草名。即东廧,又名沙蓬。生于北方沙地,籽可食。

    《辽史·二国外记传·西夏》:“土产大麦、蓽豆……登厢草、沙葱。”《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蘠彫胡” 清 叶树藩 按:“东蘠,《地里志》云:色青黑,实如穄子,十月始熟,出 幽 凉 乌丸 地,一名登厢。”参见“ 登相 ”。

引证解释

⒈ 草名。即东廧,又名沙蓬。生于北方沙地,籽可食。参见“登相”。

《辽史·二国外记传·西夏》:“土产大麦、蓽豆……登厢草、沙葱。”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东蘠彫胡” 清叶树藩按:“东蘠,《地里志》云:色青黑,实如穄子,十月始熟,出幽凉乌丸地,一名登厢。”

登厢的网络释义

登厢

  • 草名。即东廧,又名沙蓬。生于北方沙地,籽可食。
  • 汉字详情

    dēng [deng]
    部首: 502
    笔画: 12
    五笔: WGK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OMRT
    四角: 121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本义:上车)

    (2) 同本义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3) 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5) 进献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7) 增加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9) 成熟;丰收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11) 登记;记载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13) 登天,指死 。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14) 成,引申为定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元年》

    (15) 加封,升任 。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6) 进用;选拔 。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7) 谓科举考试中选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8) 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19) 超过 。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0) 踩;踏 。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21) 蹲;呆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2) 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23) 穿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24) 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25) 上路,登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名词

    (1) 古代祭器名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 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形容词

    (1) 高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副词

    (1) 即刻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英文翻译

    rise, mount, board, climb

    方言集汇

    ◎ 粤语:da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沙头角腔] dien1 [梅县腔] den1 dang1 [台湾四县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g1 den1 [陆丰腔] den1 [宝安腔] den1 [东莞腔] d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滕登開平聲開口一等təŋtong
    xiāng [xiang]
    部首: 206
    笔画: 11
    五笔: DSHD
    五行:
    吉凶:
    仓颉: MDBU
    四角: 712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厂( hǎn)相声。从厂,与房屋有关。本义:东西廊)

    (2) 同本义

    厢,廊也。——《说文新附》

    室有东西厢曰庙。——《尔雅·释宫》。孙注:“厢,夹室前堂。” 李注:“厢,谓宗庙殿有东西小堂也。”

    下雕辇于东厢。——张衡《东京赋》

    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唐· 韦应物诗

    (3) 厢房,在正房前面两侧的房屋

    吕后侧耳于东厢听。——《汉书·周昌传》。师古曰:“正寝之东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箧之形。”

    月暗西厢,凤去秦楼。——元· 王实甫《西厢记》

    东厢扶案。——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东厢;西厢;厢房;厢库(纸扎的房屋);厢悬(古代礼乐制度。悬钟磬类乐器于厢室中)

    (5) 堂屋的东西墙

    蒺藜蔓乎东厢。——《楚辞》

    (6) 边;旁

    怕不是我身厢有甚么缠魂不定?——汤显祖《南柯记》

    (7) 又如:两厢;这厢;那厢;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8) 宋代划分京城地区为若干厢,相当今日的区 。如:厢禁军(对厢军、禁军的混合称呼;泛指士兵)

    (9) 靠近城的地方为厢 。如:关厢;城厢;厢村(城郊的乡村)

    (10) 车厢

    于是先生乃舒虹霓以蕃尘,倾雪盖以蔽明,倚瑶厢而徘徊,总众辔而安行。——阮籍《大人先生传》

    (11) 用同“箱”。箱箧

    又把豆子磨了一厢豆腐,也都卖了。——《儒林外史》

    打开这药厢,将小舍人放在里面。——纪君祥《赵氏孤儿》

    (12) 又如:厢子(箱子);一厢豆腐

    (13) 类似厢的隔间 。如:包厢; 车厢

    动词

    (1) 镶嵌。用同“镶”

    阶檐上,真个放着一柄金厢白玉珪。——《西游记》

    (2) 又如:厢嵌(镶嵌)

    (3) 用花边、滚边、带、条子给…装 。用同“镶”

    以白鹿纸厢边,不可用绢。——文震亨《长物志·装贴》

    (4) 又如:厢白旗(镶白旗。清代八旗之一);厢红旗(镶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厢黄旗(镶黄旗。清代八旗之一)

    英文翻译

    side-room, wing; theatre box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1
    ◎ 客家话:[东莞腔] siong1
    ◎ 潮州话:siên1/sion1 (sieⁿ)

    宋本广韵

    登厢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