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疣
繁体
癭疣
注音
一ㄥˇ 一ㄡˊ
词语释义
1.赘疣。喻附着之物。
词语解释
赘疣。喻附着之物。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 马科斯牟拉 以神话为言语之癭疣,是则然矣。”
引证解释
⒈ 赘疣。喻附着之物。
引章炳麟《訄书·订文》附《正名杂义》:“马科斯牟拉以神话为言语之癭疣,是则然矣。”
瘿疣的网络释义
瘿疣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颈瘤,俗称大脖子。指生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包括甲状腺肿大等
瘿,颈肿也。——《玉篇》
(2) 又如:瘿肿(谓颈部生瘤子的疾患);瘿瘤(中医病名。生在皮肤、肌肉、筋骨等处的肿块)
(3) 虫瘿。树木外部隆起如瘤者
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
(4) 又如:瘿肿(指虫瘿);瘿瘤(指虫瘿);瘿尊(瘿杯);瘿瓢(瘿木制的瓢);瘿杯(瘿木制的杯子)
(5) 指累赘,多余的东西 。如:瘿疣(赘疣。喻附着之物)
英文翻译
swelling, goit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皮肤病名
肬,赘也。从肉,尤声。——《说文》
肬,肿也。——《广雅》
今学曾未如肬赘。——《荀子·宥坐》。注:“结肉。”
(2) 病原体是一种病毒,症状是皮肤上出现跟正常的皮肤颜色相同的或黄褐色的突起,表面干燥而粗糙,不疼不痒,多长在面部、头部或手背等处。如:疣子(疣。皮肤上长的肉瘤);疣疮(疣子)
(3) 用同“尤”。怨恨,归咎;过失
三皇之时,食肉衣皮,巢居穴处,以崇质朴,岂复须章黼之冠,曲裘之饰哉。然其人称有德,而孰疣之。——汉· 牟融《理惑论》
英文翻译
wart; tumor; goiter; papule
方言集汇
◎ 粤语:j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2 [客英字典] ju2 [台湾四县腔] ju2 [梅县腔] j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宝安腔] ju2 (ji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u2 [客英字典] ju2 [台湾四县腔] ju2 [梅县腔] ju2 [客语拼音字汇] yiu2 [宝安腔] ju2 (j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尤 | 羽求 | 云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ĭəu | iu/hi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