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薄

jí bó [ ji bao]
注音 ㄐ一ˊ ㄅㄛ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瘠薄 jíbó

(1) 土地不肥沃

土质瘠薄
barren

词语解释

  1. 贫瘠硗薄。谓土地坚硬不肥沃。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宋 苏轼 《论给田募役状》:“贪吏狡胥,与民为姦,以瘠薄田中官。”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况东乡田本瘠薄,故粮额原轻。”

  2. 指贫瘠、不肥沃的田地。

    《北齐书·高隆之传》:“时初给民田,贵势皆占良美,贫弱咸受瘠薄。”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江 南有国时,田每十亩,蠲一亩半,以充瘠薄。”《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富者莫非膏腴,而赋调反轻;贫者所存瘠薄,而赋调反重。”

  3. 贫乏微薄。

    《文献通考·田赋五》:“詔 琼州 、 万安 、 昌化 、 吉阳 军,海外土产瘠薄,已免经界,其税额悉如旧。”

  4. 指贫困的地区和居民。

    宋 叶适 《高永州墓志铭》:“知 处州 丽水县 ,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

引证解释

⒈ 贫瘠硗薄。谓土地坚硬不肥沃。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宋苏轼《论给田募役状》:“贪吏狡胥,与民为姦,以瘠薄田中官。”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况东乡田本瘠薄,故粮额原轻。”

⒉ 指贫瘠、不肥沃的田地。

《北齐书·高隆之传》:“时初给民田,贵势皆占良美,贫弱咸受瘠薄。”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江南有国时,田每十亩,蠲一亩半,以充瘠薄。”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三年》:“富者莫非膏腴,而赋调反轻;贫者所存瘠薄,而赋调反重。”

⒊ 贫乏微薄。

《文献通考·田赋五》:“詔琼州、万安、昌化、吉阳军,海外土产瘠薄,已免经界,其税额悉如旧。”

⒋ 指贫困的地区和居民。

宋叶适《高永州墓志铭》:“知处州丽水县,善以简静拊瘠薄,有銖黍便民事,亦为设方略废置。”

瘠薄的国语词典

土地缺乏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即不肥沃。

如:「在这块瘠薄的田地上,作物不易生长。」

瘠薄的网络释义

瘠薄

  • 瘠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í bó,形容词,指土地因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而不肥沃。出自晋法显 《佛国记》:“至 鄯善国 ,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麤与 汉 地同,但以毡褐为异。”
  • 瘠薄的翻译

    英语: (of land)​ infertile, barren
    德语: öde, unproduktiv (Adj)​
    法语: stérile, pauvre, aride

    瘠薄造句

    许多过去广种薄收的瘠薄地变成了刮金板。
    妈的,老子等了快三个月了,才告诉我今天开服,什么破瘠薄游戏公司?老子发指你!!!
    秋天是富裕的,由于树枝上挂满了累累硕果;秋天是瘠薄的,由于花朵早已凋零在枝头;秋天是满意的,由于一年的辛勤耕耘总算有了收成。
    “基因蓝”草具有很强的耐寒性、耐旱性、耐瘠薄性和耐盐碱性,是一种新型地被植物。
    瘠薄河滩地整地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林木的当年成活,而且还影响林木成活后的生长发育和连年生长量。
    属中熟品种抗病、抗倒伏,抗旱、耐瘠薄能力较强。
    若种植在瘠薄的土地上,虽然也能生长,但花不而少,且长势瘦弱。
    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瘠薄难复肥,内距宜小不宜大,切记雕刻是减法。
    珊夏适应性强,耐瘠薄,早花早果,座果率高,早期丰产,果大,品质优,是早熟苹果优良品种。
    谷子与玉米、高粱、甘蔗、珍珠粟、糜子、柳枝稷等禾谷类粮食、能源作物近缘,具有抗旱、耐瘠薄、高光效以及基因组小、生育期短等突出优势。
    黄连木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点,是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阳坡造林的良好树种。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凤仙花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喜光照,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在干旱、疏松肥沃的碱性土中良好生长,耐瘠薄,常用于花坛摆花。
    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
    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松散肥沃微酸泥土中,但也耐瘠薄。凤仙花顺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发展敏捷。
    姑母的包袱准备得很用心,比起周瑾安瘠薄的包袱好了不止上万倍。
    只有知识才是构成巨大财富的泉源。愚昧从来没有带给人们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知识会使精神和物质瘠薄的原野变成肥沃的土地,它的产品将以十倍的增长率,给我们带来财富。
    老山属于山林性绿地性质,土壤瘠薄,水肥条件较差,因此在环境改造中使用了大量的景天科、菊科植物,如蛇莓、连钱草、紫花地丁、二月兰等品种。
    南沙群岛远离陆地,岛礁狭小,岩石瘠薄,以此周边各国对南中国海岛礁主权归属历年恝置不问。
    非常容易种植,号称“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它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

    汉字详情

    [ji]
    部首: 513
    笔画: 15
    五笔: UIWE
    五行:
    仓颉: KFC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脊声。本义:身体瘦弱)

    (2) 同本义。或作“膌”

    牛虽瘠,偾于豚上,其畏不死?——《左传·昭公十三年》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韩非子·内储说上》

    长短丰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老年如脊牛。——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3) 又如:瘠弱(瘦弱;衰弱);瘠疲(瘦弱疲惫);瘠色(容貌忧戚憔悴);瘠牛偾豚(瘦瘠的牛仆倒在小猪身上,小猪必死。比喻无德的大国权势虽衰,欺凌羸弱的小国,小国也会灭亡)

    (4) 贫困

    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者,未之有也。——《三国志·陆逊传》

    (5) 又如:瘠馁(贫困饥饿);瘠贫(贫困);瘠亡(贫穷衰亡)

    (6) 瘠薄,不肥沃

    处沃土则逸,处瘠土则劳。——张衡《西京赋》

    (7) 又如:瘠土(瘠地。贫瘠不肥沃的土地);瘠田(瘠薄而不肥沃的田地);瘠卤(盐碱地。贫瘠的土地);瘠硗(多石不肥沃的土地);瘠壤(瘠土)

    (8) 菲薄;简约

    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荀子·礼论》

    (9) 又如:瘠墨(俭约,刻薄。因墨家尚俭、薄葬,故有此称)

    名词

    (1) 疾疫 。如:瘠瘵(因患病而瘦弱)

    (2) 腐肉;腐烂的尸体

    稼亡三分之一,而非有故盖积也,则道有损瘠矣。——《管子》。王念孙杂志:“损当为捐。”

    动词

    损削;使之贫弱 。如:瘠气(损削元气);瘠色(损其容貌)

    英文翻译

    thin, emaciated; barren

    方言集汇

    ◎ 粤语:zi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t7 [客语拼音字汇] jid5 [台湾四县腔] zit7 [客英字典] zit7 [梅县腔] zit7 [宝安腔] z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秦昔昔開入聲開口三等ziek/dziekdzʰĭɛk
    báo,bó,bò [bao,bo]
    部首: 301
    笔画: 16
    五笔: AIGF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EII
    四角: 4414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不厚。引申为稀薄,淡薄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2) 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

    (3) 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的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4)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5) 感情不深;冷淡 。如:情分不薄;薄幸(薄情,寡情);薄情(寡情,没有情意)

    (6) 味淡 。如:薄咸(味淡和味咸);薄薄(形容滋味淡薄)

    (7) 另见 bó;bò

    英文翻译

    thin, slight, weak; poor, stingy

    方言集汇

    ◎ 粤语:bo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k8 [陆丰腔] pok8 [沙头角腔] pok8 [东莞腔] bu1 pok8 [台湾四县腔] pok8 [宝安腔] pok8 [客语拼音字汇] pog6 [梅县腔] pok8 [客英字典] pok8
    ◎ 潮州话:波窝8 波窝7 ,boh8(pôh) bo7(p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傍各鐸合入聲合口一等buakbʰuɑ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