瘑疮

guō chuāng [ guo chuang]
繁体 瘑瘡
注音 ㄍㄨㄛ ㄔㄨㄤ

词语释义

1.生于手足间的疽疮。

词语解释

  1. 生于手足间的疽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二·诸疮上》:“瘑疮生手足间,相对生,如茱萸子,疼痒浸淫,久则生虫。”《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瘑疮》:“瘑疮每发指掌中,两手对生茱萸形,风湿痒痛津汁水,时好时发久生虫。”

引证解释

⒈ 生于手足间的疽疮。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诸疮上》:“瘑疮生手足间,相对生,如茱萸子,疼痒浸淫,久则生虫。”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瘑疮》:“瘑疮每发指掌中,两手对生茱萸形,风湿痒痛津汁水,时好时发久生虫。”

瘑疮的网络释义

瘑疮

  • 瘑疮,读音为guō chuāng,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生于手足间的湿疹。
  • 汉字详情

    guō [guo]
    部首: 513
    笔画: 13
    五笔: UMNK
    仓颉: KBBR
    四角: 0012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禾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kwaikua
    chuāng [chuang]
    部首: 513
    笔画: 9
    五笔: UWBV
    五行:
    仓颉: KOSU
    四角: 0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2) 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疮,疮痍也。——《玉篇》

    所恶成疮痏。——张衡《西京赋》。 薛注:“疮痏,谓瘢痕也。”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3) 又如:疮毒(诸疮毒肿);疮疹(指疹子);疮疾(泛指疥癣痈疽等皮肤及外科疾患)

    (4) 伤口;外伤。也作“创” 。如:疮害(伤害);疮家(治疗疮疾的医生);疮瘢(创伤、瘢痕,指民生疾苦)

    (5) 喻指伤痛;痛苦 。如:疮疥之疾(比喻轻微的祸患;比喻痛苦的经历);疮痛(疮口或伤口痛;疮伤病痛)

    英文翻译

    tumor, boil, sore, w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cong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