瘅疽
繁体
癉疽
注音
ㄉㄢ ㄐㄨ
词语释义
恶疮。
词语解释
恶疮。
《左传·襄公十九年》:“ 荀偃 癉疽,生疡于头。” 杜预 注:“癉疽,恶创。”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李氏 头上生四处癉疽,脑溃,昼夜鸣叫。”
引证解释
⒈ 恶疮。
引《左传·襄公十九年》:“荀偃癉疽,生疡于头。”
杜预注:“癉疽,恶创。”
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李氏头上生四处癉疽,脑溃,昼夜鸣叫。”
瘅疽的网络释义
瘅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ān
名词
(1) 热症;湿热症
下民卒瘅。——《诗·大雅·板》
(2) 又如:瘅疾(热病)
(3) 另见
dàn
名词
(1) 病;劳苦
瘅,痨病也。从疒,单声。——《说文》。字亦作“癉”。
瘅,劳也。——《尔雅》
故书货之瘅于民用者。——《周礼·泉府》
(2) 又如:瘅疽(恶疮。俗名对口疽)
(3) 通“疸”。黄疸病
英文翻译
to hate bitterly; drought; dry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疒(
,表示与疾病有关),且声。本义:毒疮) 同本义。在皮肉深处的叫疽 。如:疽疣(毒疮和赘疣);疽食(疮毒侵蚀肌肉。比喻祸患蔓延);疽肠(犹言狠毒的心肠);疽肿(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英文翻译
ulcer, carbuncle, abscess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u1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u1 [梅县腔] zii1 [客语拼音字汇] zu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u1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u1 [梅县腔] zii1 [客语拼音字汇] zu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疽 | 七余 | 清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tsʰĭo | chio/c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