痲疹

má zhěn [ ma zhen]
注音 ㄇㄚˊ ㄓㄣˇ

词语释义

1.俗称痧子﹑瘄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泪﹑皮肤起红疹为其病症。

词语解释

  1. 俗称痧子、瘄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泪、皮肤起红疹为其病症。

    明 王肯堂 《幼科证治准绳·痲疹》:“痲疹浮小而有头粒,随出即收,不结浓疮,北人谓之糖疮,南人谓之麩疮, 吴 人谓之痧, 越 人谓之瘖,古所谓痲, 闻人氏 所谓肤疹是也。”

引证解释

⒈ 俗称痧子、瘄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泪、皮肤起红疹为其病症。

明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痲疹》:“痲疹浮小而有头粒,随出即收,不结浓疮,北人谓之糖疮,南人谓之麩疮, 吴人谓之痧, 越人谓之瘖,古所谓痲, 闻人氏所谓肤疹是也。”

痲疹的国语词典

病名。一种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参见「麻疹」条。

痲疹的翻译

英语: variant of
德语: Masern (eine Viruserkrankung)​ (S, Med)​

汉字详情

[ma]
部首: 513
笔画: 13
五笔: USFQ
仓颉: KJCC
四角: 0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感觉不灵或丧失 。如:痲木(麻木);痲痹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

(2) 痲疹 。俗称“痧子”、“痲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如:痲子(痘疮)

(3) 痲疯 。又称癞。俗称大麻风。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痲,痲风,热病。本作“麻”。——《正字通》

英文翻译

pock-marked; leprosy; measles

方言集汇

◎ 粤语:maa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2 [客语拼音字汇] ma2 [海陆丰腔] ma2 [客英字典] ma2 [陆丰腔] ma3 [宝安腔] ma2 [梅县腔] m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霞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mra/meama
zhěn [zhen]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WEE
仓颉: KOHH
四角: 001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皮肤上起的红色小疙瘩。也指痘疮 。如:湿疹,瘙疹,瘟疹;疹粟(肌肤因受寒而起如粟一般的疹粒);疹子(麻疹)

(2) 病

遂动旧疹,缠绵经月。——《洛阳伽蓝记》

英文翻译

measles; rash; fever

方言集汇

◎ 粤语:can2 za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siin3 [宝安腔] zin3 zin1 [海陆丰腔] zhin3 [梅县腔] zhin3 [客英字典] zhin3 [东莞腔] zin3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章忍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tɕĭĕncjinx/tji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