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砭

tòng biān [ tong bian]
注音 ㄊㄨㄥˋ ㄅ一ㄢ

词语释义

狠狠地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针。

词语解释

  1. 狠狠地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针。

    宋 陆游 《术家言予今岁畏四孟月而秋尤甚自初秋小疾屡作戏题长句》:“耆齿觉衰嗟已晚,孟秋属疾信如占。危途本自难安步,恶石何妨更痛砭。”

引证解释

⒈ 狠狠地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针。

宋陆游《术家言予今岁畏四孟月而秋尤甚自初秋小疾屡作戏题长句》:“耆齿觉衰嗟已晚,孟秋属疾信如占。危途本自难安步,恶石何妨更痛砭。”

痛砭的网络释义

痛砭

  • tònɡ biān
  • 1.狠狠地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针。
  • 汉字详情

    tòng [tong]
    部首: 513
    笔画: 12
    五笔: UCE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NI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甬声。疒( 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2) 同本义

    痛,病也。——《说文》

    坎为耳痛。——《易·说卦》

    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身体痛。——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病痛恐惧。

    身自疾痛。

    (3) 又如: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痛苦,残酷);痛疾(病痛);痛脚(疼痛的脚);痛煞(疼痛之甚);痛痹(病名。中医指以疼痛剧烈为主症的痹症);痛痒(疼痛,发痒)

    (4) 痛恨

    自痛负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叹息痛恨。——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痛入骨髓(形容痛恨到极点);深恶痛绝(极端痛恨、厌恶);痛绝(痛恨到极点)

    (6) 痛惜;怜惜;叹惜

    苦痛之。——《吕氏春秋·博志》

    哀痛未尽,思慕未忘。——《荀子·礼论》

    (7) 又如∶痛惋(谓极其怅恨而惋惜)

    (8) 损削;损伤。如:痛创(难受的创伤);痛毒(使痛苦;毒害);痛处(指隐痛所在)

    (9) 痛爱,怜爱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孟郊《古兴》

    (10) 又如:痛爱(怜爱;疼爱;关切喜爱);痛热(疼爱亲热)

    (11) 尽力;竭力。如:痛贬(极力贬低);痛诋(竭力诋毁、辱骂);痛毁(竭力诋毁)

    形容词

    (1) 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疾痛惨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痛定思痛。——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痛何如哉?

    (2) 又如:痛毒(痛苦之甚);痛疾(痛苦);痛恼(痛苦烦恼);痛伤(痛苦忧伤);痛挠(痛苦难受)

    (3) 悲痛;悲伤

    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既痛逝者。

    (4) 又如:痛切(悲痛哀切);痛心拔脑,痛心疾首(形容悲痛到极点);痛怛(哀痛悲伤);痛咽(悲伤哀泣貌);痛恻(悲痛哀伤);痛惭(悲痛惭愧);痛绝(悲痛到极点);痛伤(悲痛伤心)

    (5) 痛切,沉痛恳切。如:痛楚(沉痛)

    (6) 痛快;尽兴

    登城痛饮。——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痛醉(尽情地饮酒至醉);痛肠(犹衷肠;衷情);痛谈(尽情地交谈)

    (8) 严酷;严厉。如:痛斥(严厉斥责);痛比(严厉地斥责);痛坐(严厉定罪);痛法(严厉的刑法);痛治(严厉地惩处);痛绳(严厉地制裁);痛惩(严厉地惩戒);痛断(严厉判决);痛诮(严厉责备)

    副词

    (1) 极;甚;尽情 。如:痛口(极口。口不停声的样子);痛杖(狠狠地杖击);痛决(犹痛打);痛砭(狠狠地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痛辱(极大的耻辱);痛杀(尽力冲杀或围歼;狠狠地击杀)

    (2) 彻底地。如:痛毁(彻底毁坏);痛歼(彻底歼灭);痛矫(彻底矫正);痛涤前非(彻底涤除以前所犯的错误);痛悔(彻底悔恨)

    (3) 深切地。如:痛疾(深切地憎恨);痛警(深切地警戒)

    英文翻译

    pain, ache; sorry, sad; bi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3
    ◎ 客家话:[陆丰腔] tung5 [客英字典] tung5 [台湾四县腔] tung5 [东莞腔] tung5 [海陆丰腔] tung5 [宝安腔] tung5 [沙头角腔] tung5 [梅县腔] tung5 [客语拼音字汇] tu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一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貢東一去聲開口一等tʰuŋthungh/thunq
    biān [bian]
    部首: 517
    笔画: 9
    五笔: DTPY
    五行:
    仓颉: MRHIO
    四角: 126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石,乏声。本义:治病刺穴的石针)

    (2) 同本义

    砭,以石刺病也。——《说文》

    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素问·异法方宜论》

    (3) 又如:砭割(用石针治病。比喻忍痛除恶)

    (4) ∶曲流凹岸由于水流拥挤而发生侵蚀的地点

    (5) 〈方〉∶山坡

    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柳青《铜墙铁壁》

    动词

    (1) 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后用金属针以治病,也称“砭”

    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2) 又如:砭磨(用石针刺磨患处。引申为救时除弊);砭熨(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指救治病痛)

    (3) 救治

    士病吾能砭。——王安石《舟中望九华山》

    (4) 又如:砭俗(救治庸俗)

    (5) 刺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欧阳修《秋声赋》

    (6) 又如:砭骨

    英文翻译

    stone probe; pierce; couns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bien1 [海陆丰腔] bien1 bien3 [梅县腔] bien1 bien5 [台湾四县腔] bien1 bien3 [宝安腔] ben1 be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四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府廉鹽B平聲開口三等鹽Bpĭɛmpiem/py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