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痒

tòng yǎng [ tong yang]
繁体 痛癢
注音 ㄊㄨㄥˋ 一ㄤ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痛痒 tòngyǎng

(1) 痛觉和痒觉

手脚麻木不知痛痒
pain and itch

(2) 比喻利害关系

人心能疑,便是能知痛痒了
interests

(3) 比喻疾苦

痛痒相关
sufferings;difficulty

(4) 比喻紧要的事

不关痛痒
importance;consequence

词语解释

词语简介

(1) [pain and itch]∶痛觉和痒觉
手脚麻木不知痛痒
(2) [interests]∶比喻利害关系
人心能疑,便是能知痛痒了
(3) [sufferings;difficulty]∶比喻疾苦
痛痒相关
(4) [importance;consequence]∶比喻紧要的事
不关痛痒

引用解释

亦作“ 痛痒 ”。 1.痛觉和痒觉。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斯术之於斯民也,犹内关之疾也,非有痛痒烦苛於身,情志慧然,不觉疾之已深也。”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 宋 朱熹 《答徐居甫书》:“如人疾病,血气不运於四支,则手足顽麻不知痛痒。”《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不想那个的腿已经木的不知痛痒,只觉箭眼里如刀剜一般疼痛。”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痛痒”。

⒉ 痛觉和痒觉。

汉徐干《中论·考伪》:“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斯术之於斯民也,犹内关之疾也,非有痛痒烦苛於身,情志慧然,不觉疾之已深也。”
南朝梁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
宋朱熹《答徐居甫书》:“如人疾病,血气不运於四支,则手足顽麻不知痛痒。”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不想那个的腿已经木的不知痛痒,只觉箭眼里如刀剜一般疼痛。”

⒊ 比喻利害关系。

《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下官与石(谢石 )本无怨忌……与浩(殷浩 )年时邈絶,世不相及,无復藉闻,故老语其遗事耳,於下官之身有何痛痒,而当为之犯时干主邪!”
明高攀龙《初谒语二》:“人心能疑,便是能知痛痒了。”
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六:“中国的长河平原,感受无限制的坦荡性;他视‘自然’为路人:偶然同道而行,即使互相借助,始终痛痒漠然。”

⒋ 喻指时弊。

《三国志·蜀志·孟光传》:“延熙九年秋,大赦, 光於众中责大将军费禕 …… 光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

⒌ 比喻疾苦。

宋杨万里《庸言》四:“觉万民之痛痒者,爱及乎万民,故文王视民如伤。”
明陈继儒《读书镜》卷四:“语云:缓急人之所时有也。今富贵人不知贫贱痛痒,亦是一过。”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

⒍ 比喻紧要的事。见“痛痒”。

清张穆《与陈颂南书》:“穆蒙不弃,不四五日輒一过。乃不闻以新知相貺,所谈者皆泛泛不关痛痒之言,何以自了,深为先生惧之。”
茅盾《无题》三:“丈夫呢,算来算去他的旧相识不是教书匠便是公务人员……即使请他们发表意见还不是几句不着痛痒的随口敷衍,反倒辱没了他的作品。”
曹禺《雷雨》第一幕:“现在一般青年人,跟工人谈谈,说两三句不关痛痒,同情的话,像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痛痒的国语词典

痛或痒的感觉。

如:「他已失去知觉,不知痛痒。」

痛痒的网络释义

痛痒 (林凡演唱歌曲)

  • 《痛痒》是林凡演唱的歌曲,歌曲由曲世聪作词作曲,收录在专辑《爱情_很突然》中,专辑于2012年4月27日发行。
  • 痛痒 (汉语词语)

  • 痛痒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tòng yǎng,是指痛觉和痒觉,比喻紧要的事不关痛痒。
  • 痛痒造句

    你的批评对他来说不关痛痒。
    周围的同事有了问题,他总是不关痛痒地发些议论。
    如果只是些无关痛痒的话,那是通得过的,不过,这有什么意思呢?
    老林急得直跺脚,求大伙儿帮着拿个主意,他侄子不关痛痒地说了几句,就先自走了。
    我们同是炎黄子孙,痛痒相关,祖国富强了,我们就扬眉吐气了。
    为了保护书店的安全,只能选些不关痛痒的文章。
    你说了也等于没说,因为你的话不关痛痒。
    写文章要有内涵有深度,尽量避免那些可有可无的遣词造句和无关痛痒的苍白叙述。
    你没有说到点子上,说的都是无关痛痒的话。
    原本你认为的那些无关痛痒,在你不经意间其实早已落地生根,润物细无声,等你猛然发觉时,却早已长成参天大树。
    不管任何苦难,只要不发生在自己身上,貌似就是无关痛痒的存在了。
    如果你觉得你的日常生活很贫乏,你不要抱怨它;还是怨你自己吧,怨你还不够作一,名诗人来呼唤生活的宝藏;因为对于创造者,没有贫乏,也没有贫瘠、不关痛痒的地方。
    奇玮不领曾叔叔的情,从小到大,他看过的好脸太多了,别人的关心真的无关痛痒。
    其他人各自的坐姿和神情不变,仿佛关文的出现无关痛痒,不比一粒扑进大殿里的浮尘重要多少。
    板桥提倡写文章以“沉着痛快道着民间痛痒”,反对名士派的风月文章。
    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不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
    但是从小到大,这个人也有可能已经吞下数以万计的生命,却不知痛痒。
    真正同叙利亚痛痒相关的,还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
    跃斌先生文章中的词句痛痒相关,互相应带,恣肆横生,气韵灵动。
    五者终日务外,不知痛切,或抽空在佛堂一修,一曝十寒,终不得益,有或当作消遣之事,无关痛痒,毕竟毫不相干。

    汉字详情

    tòng [tong]
    部首: 513
    笔画: 12
    五笔: UCE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NIB
    四角: 00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甬声。疒( 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2) 同本义

    痛,病也。——《说文》

    坎为耳痛。——《易·说卦》

    桓侯体痛。——《韩非子·喻老》

    身体痛。——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病痛恐惧。

    身自疾痛。

    (3) 又如: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痛苦,残酷);痛疾(病痛);痛脚(疼痛的脚);痛煞(疼痛之甚);痛痹(病名。中医指以疼痛剧烈为主症的痹症);痛痒(疼痛,发痒)

    (4) 痛恨

    自痛负汉。——《汉书·李广苏建传》

    叹息痛恨。——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痛入骨髓(形容痛恨到极点);深恶痛绝(极端痛恨、厌恶);痛绝(痛恨到极点)

    (6) 痛惜;怜惜;叹惜

    苦痛之。——《吕氏春秋·博志》

    哀痛未尽,思慕未忘。——《荀子·礼论》

    (7) 又如∶痛惋(谓极其怅恨而惋惜)

    (8) 损削;损伤。如:痛创(难受的创伤);痛毒(使痛苦;毒害);痛处(指隐痛所在)

    (9) 痛爱,怜爱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归。——孟郊《古兴》

    (10) 又如:痛爱(怜爱;疼爱;关切喜爱);痛热(疼爱亲热)

    (11) 尽力;竭力。如:痛贬(极力贬低);痛诋(竭力诋毁、辱骂);痛毁(竭力诋毁)

    形容词

    (1) 痛苦,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疾痛惨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痛定思痛。——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痛何如哉?

    (2) 又如:痛毒(痛苦之甚);痛疾(痛苦);痛恼(痛苦烦恼);痛伤(痛苦忧伤);痛挠(痛苦难受)

    (3) 悲痛;悲伤

    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既痛逝者。

    (4) 又如:痛切(悲痛哀切);痛心拔脑,痛心疾首(形容悲痛到极点);痛怛(哀痛悲伤);痛咽(悲伤哀泣貌);痛恻(悲痛哀伤);痛惭(悲痛惭愧);痛绝(悲痛到极点);痛伤(悲痛伤心)

    (5) 痛切,沉痛恳切。如:痛楚(沉痛)

    (6) 痛快;尽兴

    登城痛饮。——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痛醉(尽情地饮酒至醉);痛肠(犹衷肠;衷情);痛谈(尽情地交谈)

    (8) 严酷;严厉。如:痛斥(严厉斥责);痛比(严厉地斥责);痛坐(严厉定罪);痛法(严厉的刑法);痛治(严厉地惩处);痛绳(严厉地制裁);痛惩(严厉地惩戒);痛断(严厉判决);痛诮(严厉责备)

    副词

    (1) 极;甚;尽情 。如:痛口(极口。口不停声的样子);痛杖(狠狠地杖击);痛决(犹痛打);痛砭(狠狠地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痛辱(极大的耻辱);痛杀(尽力冲杀或围歼;狠狠地击杀)

    (2) 彻底地。如:痛毁(彻底毁坏);痛歼(彻底歼灭);痛矫(彻底矫正);痛涤前非(彻底涤除以前所犯的错误);痛悔(彻底悔恨)

    (3) 深切地。如:痛疾(深切地憎恨);痛警(深切地警戒)

    英文翻译

    pain, ache; sorry, sad; bi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3
    ◎ 客家话:[陆丰腔] tung5 [客英字典] tung5 [台湾四县腔] tung5 [东莞腔] tung5 [海陆丰腔] tung5 [宝安腔] tung5 [沙头角腔] tung5 [梅县腔] tung5 [客语拼音字汇] tu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一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貢東一去聲開口一等tʰuŋthungh/thunq
    yǎng [yang]
    部首: 513
    笔画: 11
    五笔: UUDK
    五行:
    仓颉: KTQ
    四角: 0015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养声。本义:一种皮肤不适、引人欲搔的感觉)

    (2) 同本义 。如:痒刺刺(形容痒的感觉强烈);痒处(发痒的部位);痒背(作痒的背)

    (3) 形容某些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花前技痒又成诗。——宋· 陆游《还东》

    (4) 又如:痒滋滋(形容按捺不下某种兴奋的情绪);痒酥酥(形容产生某种难以压抑的强烈愿望;形容轻松愉快的感觉);痒处(指心里怀的强烈愿望或身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英文翻译

    itch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似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zsiang/sziangz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