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疸

gē da [ge da]
注音 ㄍㄜ ˙ㄉㄚ

词语释义

疙疸 gē da

(1) 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

长长的脸儿,一脸疙疸。——《老残游记》
a swelling on the skin;pimple;lump

(2) 小球形或块状物

面疙疸
饿了有烤火排,有酸奶疙疸。——《天山景物记》
lump;knot

(3) 喻指不易解决的问题

思想上的疙疸一解,他感到轻松多了
a knot in one’s heart;hang-up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同‘疙瘩’。

疙疸的国语词典

皮肤上突起的颗粒、肿块。《水浒传.第五三回》:「却不是要!若跌下来,好个大疙 疸。」《西游记.第二一回》:「我爷哑!好大蚊子!一口就叮了一个大疙疸!」亦作 「疙瘩」。

疙疸的翻译

英语: same as

疙疸造句

他的嘴唇下长起了两个小疙疸。
这棍可不一般,一个大疙疸连一个大疙疸,一共有十八个大疙疸,每一个大疙疸都溜圆铮亮,闪闪发光,上边有鼻子也有眼,人们称它为十八节罗汉棍。
不到一个钟头,众人就到了吴贵疙疸正北十里地处的万家屯。
来人疙疸脸,玲珑眼,腮边长着长短淡黄须,铜铃色的身上密密麻麻地长着乌黑小点,穿个棋子布背心,腰上系着一条生布裙,正是活阎罗阮小七。
身上都是疙疸和青筋,两只胳膊一伸,让两个人盘杠子没问题。
阮小七疙疸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双睛。腮边长短淡黄须,身上交加乌黑点。浑如。
你把佛手疙疸放在这边,这位相公爱吃。
来到钟老跟前,哗啷,项上一套,不容分说,把疙疸子拿出来,也插上咧。
两位老乡都是吴贵疙疸村的人,一位叫梁满仓,一位叫吴大军,两人倒也热情,欣然答应。

汉字详情

[ge]
部首: 513
笔画: 8
五笔: UTNV
五行:
仓颉: KON
四角: 00117

详细解释

——如:疙蹅蹅(象声词。敲击器物的声音);疙皱(蹙眉。表示烦恼、发愁);疙颤颤(抖动摇晃的样子;颤巍巍);疙秃(头上突起的疮疖)

英文翻译

pimple, sore, boil, wart, pustule

方言集汇

◎ 粤语:gat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gad5 ged5 [海陆丰腔] ngiet7 [客英字典] ngiet7 [梅县腔] kit8 [宝安腔] ngi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九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魚迄入聲開口三等ŋĭətngiot
dǎn,da [dan,da]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JGD
五行:
仓颉: KAM
四角: 00116

详细解释

(1) ——见“疙疸”( gēdɑ):即“疙瘩”( gēdɑ)

(2) 另见 dǎn

dǎn

名词

(1) “黄疸”。病名,病人的皮肤、粘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也叫“黄病”,“恶疮”。如:疸疽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taan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an3 dan5 [台湾四县腔] tan3 dan5 [宝安腔] tan3 [海陆丰腔] tan3 dan5 [梅县腔] tan3 tan5 [客语拼音字汇] t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三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多旱上聲開口一等tanx/taant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