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楯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甲盾 ”。盔甲和盾牌。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墨子·非攻中》:“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居无何, 条侯 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宋史·外戚传中·李昭亮》:“ 昭亮 从轻骑数十人,不持甲盾弓矢。”
泛指武器。
清 唐甄 《潜书·卿牧》:“无征伐转输之劳,以造舟车,增甲楯。”
指披甲持盾的士兵。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宋 李纲 《议国是》:“夫 吴 伐 越 , 勾践 以甲楯三百,栖於 会稽 。”
披甲持盾。
明 刘基 《次韵追和音上人》:“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鐘老衲闲。”
指仪仗卫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仪卫具五兵,今不言他兵,独以甲楯为名者,行道之时,甲楯居外,餘在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甲盾”。
⒉ 盔甲和盾牌。
引《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赋车籍马,赋车兵、徒兵、甲楯之数。”
《墨子·非攻中》:“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腑冷不反者,不可胜数。”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居无何, 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宋史·外戚传中·李昭亮》:“昭亮从轻骑数十人,不持甲盾弓矢。”
⒊ 泛指武器。
引清唐甄《潜书·卿牧》:“无征伐转输之劳,以造舟车,增甲楯。”
⒋ 指披甲持盾的士兵。
引《左传·哀公元年》:“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
宋李纲《议国是》:“夫吴伐越,勾践以甲楯三百,栖於会稽。”
⒌ 披甲持盾。
引明刘基《次韵追和音上人》:“他年甲楯孤臣泣,此日斋鐘老衲闲。”
⒍ 指仪仗卫从。
引宋王谠《唐语林·补遗四》:“仪卫具五兵,今不言他兵,独以甲楯为名者,行道之时,甲楯居外,餘在内。”
甲楯的网络释义
甲楯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易·解》(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甲 | 古狎 | 見 | 狎 | 入聲 | 洽 | 開口二等 | 銜 | 咸 | krap/keap | kap |
详细解释
dùn
名词
(1) (形声。从木,盾声。①(
)本义:栏干的横木。②引申义:通“盾”。盾牌) 同引申义楚人有鬻楯与矛者。——《韩非子·难一》
左执楯而导之。——《新唐书》
(2) 另见
其它字义
shūn
名词
(1) 栏杆的横木
楯类腾龙。——何晏《景福殿赋》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逆增胜。——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泛指栏杆
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拖于楯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3) 又如:楯柱(殿前栏槛柱子);楯轩(指有栏杆的长廊或小室);楯梯(古代攻城的长梯);楯楹(栏杆和楹柱);楯槛(楯栏。栏杆)
(4) 另见
名词
(1) 栏杆的横木
楯类腾龙。——何晏《景福殿赋》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逆增胜。——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泛指栏杆
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拖于楯轩。——《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3) 又如:楯柱(殿前栏槛柱子);楯轩(指有栏杆的长廊或小室);楯梯(古代攻城的长梯);楯楹(栏杆和楹柱);楯槛(楯栏。栏杆)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un3 [台湾四县腔] tun3 dun3 [客英字典] tun3 shun3 [海陆丰腔] tun3 du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椿 | 丑倫 | 徹 | 諄 | 平聲 | 眞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ţʰĭuĕn | thryn/thv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