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甲壳
(1) 动物身上的坚硬外壳,如乌龟、虾、蟹等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虾、蟹等动物的外壳,由壳质、石灰质及色素等形成,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这个粉红的卷须状物种是科学家在韩国江原道附近的日本海(东海)发现的甲壳类生物。
2、昆虫的身体的线条要跟随着花的线条,然而它的甲壳和一条腿的尖刺的细节是锋利无比的。
3、海鲜是甲壳和软体可食性海生动物的集合名词,如对虾,蛤蜊,贻贝,扇贝和其他贝类海鲜。
4、这个微小的半透明生物是科学家在朝鲜附近的日本海(东海)海岸发现的,它隶属于甲壳纲的大家庭。
5、沙蚤——一只产自新西兰的微小的沙滩夜行甲壳动物——在这张2008微观世界显微摄影大赛获奖图片中显示出自然的荣耀。
6、在这片区域,吸引它们的是成群的甲壳纲动物和虾。
7、在发现那些潜藏在深海、偷偷隐躲的鱼类的同时,团队在这样的海洋深度下第一次发现了一大群鳗鱼及称为片脚类动物的甲壳动物食腐者。
8、关于其大嘴的用途,目前科学家们还知之甚少,但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帮助捕猎小型甲壳类动物。
9、红鹮和火烈鸟一样,吃一些甲壳类动物,在体内生成胡罗卜素,就形成了它鲜艳的颜色。
10、低氧低酸碱度的环境可能对软组织的留存有所帮助,研究组在这周的《甲壳生物》里这样报道。
11、球场的外形很像龙虾等甲壳类动物,与当地的美食相互呼应。
12、海洋生物的骨骼残骸,比如软体动物、甲壳纲动物、有孔虫类使得海滩成为珍珠的白色。
13、这种生物用它的齿状“锯子”来感知,打昏,杀死隐藏的甲壳类动物和住在海底的鱼类。
14、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甲壳类动物。俄罗斯科学家在1961年从北太平洋引进这里的七只帝王蟹已以惊人的速度成倍增长。
15、水蚤有大量之前从未见过的基因,也有一大堆在人类身上就发现的相同基因,其数量是至今科学家所知的昆虫或甲壳类生物中最多的。
16、这种盲虾可能利用其夸张的前爪,或者螯足来抵御其他甲壳类动物。
17、水母混合水体的这个能力现在已经得到证实了,达比利的团队正专注于数量在数万亿以上的磷虾和其它微小的甲壳类动物。
18、调查小组的收获中包括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生物,例如图中的这种和对虾很相似的甲壳类动物,它们被称为片脚类。
19、对海域酸性变化效应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珊瑚、甲壳类和贝类的壳上,它们的壳正在变软。但鱼类也有可能被影响到。
20、一种生活在池塘和湖泊中可以无性繁殖的半透明的小型水蚤拥有的基因比其他任何生物都要多,一位对这种甲壳类动物做了基因测序的科学家如是说。
21、赤潮是由一些细菌引起的,它们快速繁殖,将沿海水域染成红色,同时产生杀死鱼类和污染甲壳类生物的毒素。
22、果蝇和黄蜂的翅膀其实是由两层压缩的透明甲壳质组成,每层甲壳质都能够在内部对光线进行折射,从而产生出各种色彩。
23、瑞士的研究者从两条欧洲的河流中抽取样本,研究由两种水蚤(一种微小的甲壳类生物)掩埋于沉淀深处的卵。
24、植物为原生动物及甲壳纲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原生动物和甲壳纲动物会吃掉死了的或者将死的细菌,这样,系统就不需要进行人工清理。
25、亚马逊河豚,肉质球状前额,喙部尖而长,适合在枝蔓缠绕的雨林捕猎鱼儿,或者啄食河泥中的甲壳类动物。
26、研究者在俄克拉荷马采石场的页岩层发现这些70毫米的甲壳纲动物。
27、海蜘蛛与陆生蜘蛛之间存在了明显的区别,它们很可能与所有现代节肢类动物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节肢类包括昆虫、甲壳类以及其他具备外骨骼的动物。
甲壳的国语词典
虾、蟹等动物的外壳。由壳质、石灰质及色素等形成,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甲壳的网络释义
甲壳
甲壳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易·解》(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甲 | 古狎 | 見 | 狎 | 入聲 | 洽 | 開口二等 | 銜 | 咸 | krap/keap | k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