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图

jiǎ tú [ jia tu]
繁体 甲圖
注音 ㄐ一ㄚˇ ㄊㄨˊ

词语释义

古代传说中的天授图书。

词语解释

  1. 古代传说中的天授图书。

    《宋书·符瑞志上》:“有龙马衔甲,赤文緑色,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青绳。”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天授图书。

《宋书·符瑞志上》:“有龙马衔甲,赤文緑色,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青绳。”

甲图的网络释义

甲图

  • jiǎ tú ㄐㄧㄚˇ ㄊㄨˊ
  • 甲图
  • 古代传说中的天授图书。《宋书·符瑞志上》:“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甲似龟,背广九尺,其图以白玉为检,赤玉为字,泥以黄金,约以青绳。”
  • 汉字详情

    jiǎ [jia]
    部首: 521
    笔画: 5
    五笔: LHN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L
    四角: 6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动词

    (1) 居第一;冠于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形容词

    第一的,上等的 。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英文翻译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方言集汇

    ◎ 粤语:gaap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p7 [客英字典] gap7 [台湾四县腔] gap7 [梅县腔] gap7 [沙头角腔] gap7 [东莞腔] gap7 [陆丰腔] gap7 [客语拼音字汇] gab5 [宝安腔] gap7
    ◎ 潮州话:g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二狎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狎入聲開口二等krap/keapkap
    [tu]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TU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HEY
    四角: 60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囗,从啚。囗( wéi),表示范围。啚( ),“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

    (2) 同本义

    图,画计难也。——《说文》

    是究是图。——《诗·小雅·常棣》。传:“谋也。”

    君与臣图事。——《仪礼·聘礼》

    君不图与。——《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而天下可图也。——《战国策·秦策》

    (3) 又如:试图(打算);图计(谋划)

    (4) 图谋;谋取

    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韩愈《原毁》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与图大事。——《资治通鉴》

    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以图将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图王(图谋王业);图功(图谋建立功业);图回(图谋运转);图全(图谋保全自身);图利(图谋私利);图私利;图一时之痛快;图名;图害(谋害);图饱私囊;图吞公款

    (6) 筹划;设法对付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7) 又如:图治(想办法把国家治好)

    (8) 绘画

    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角。——《汉书·苏武传》

    (9) 又如:图形(画出人的相貌);图工(善于绘画的人);图画(描绘人或物的形像)

    (10) 摹拟

    命铸铜以图其像。——《水经注》

    (11) 预料,料想到。多用于否定

    子在 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不图子自归。——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名词

    (1) 所画的图画

    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史记·留侯世家》

    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汉书·苏武传》

    (2) 又如:看图识字;图载(以图像表达);图障(绘有图画的屏风);图卷;图法(图录和法典);图轴(画轴;画卷);略图(简单的图画);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图说(兼附图画以助解说的著作)

    (3) 地图

    有司案图。——《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易·系辞上》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普法交战图。——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水之图。——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图本(图样);图志(附有地图的地方志);图牒(图籍表册);图书(图籍;书籍);图式;图例;图板;图忏(古代方士或儒生编造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图纬(图忏和纬书)

    (5) 版图。有所有权与管辖权的领土,行使主权的领土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唐· 杜甫《秦州杂诗》

    (6) 意图;意愿

    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

    (7) 塔,即“浮图”的简称

    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水经注》

    (8) 明清时地方区划名

    改乡为都,改里为图。——顾炎武《日知录》引《萧山县志》

    (9) 书籍 。如:图典(图书和经典);图史(图书和史籍)

    英文翻译

    diagram; chart, map, pic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潮州话:dou5(tôu) tu5(thû)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