璎珞

yīng luò [ ying luo]
繁体 瓔珞
注音 一ㄥ ㄌㄨㄛˋ

词语释义

璎珞 yīngluò

(1) 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

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摘出来。——《红楼梦》
jade-like stone

词语解释

  1. 缨络。用珠玉穿成的装饰物。多用作颈饰。

    《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其王者著法服,加瓔珞,如佛像之饰。” 康有为 《乙未出都作》诗:“竟将瓔珞亲贫子,故入泥犁救重囚。” 徐迟 《直薄峨眉金顶记》:“金身,披红袈裟,胸前佩红璎珞。”

璎珞的国语词典

以珠玉缀成的颈饰。《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其王者著法服,加璎珞,如佛像之饰。」《红楼梦.第八回》:「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也作「缨络」。

璎珞的网络释义

璎珞

  • 璎珞:原为古代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由世间众宝所成,寓意为“无量光明”。
  • 据《佛所行赞》卷一所载,释迦牟尼当太子时,就是“璎珞庄严身”。
  • 另外,璎珞还有美玉的意思。
  • 璎珞造句

    每盆座有四个铜轮和铜轴。小座的四角上在盆以下,有铸成的盆架,其旁都有璎珞。
    观音双目微闭下视,璎珞等装饰物严饰其身,下著朱红罗裙,立于莲花座上。
    一袭浅紫莲瓣玉绫罩纱,锦茜红明花抹胸,头发散落披在发间,襟两侧有束带松松地在胸前打了个结,余下双带随意垂下,迎风而舞。仅戴几星乳白珍珠璎珞,映衬出云丝乌碧亮泽,斜斜一枝翡翠簪子垂着细细一缕银流苏。
    胁侍二菩萨上身裸露,着项臂钏,璎珞重重,双足跣露。
    恭敬尊重以种种花香。涂香。末香。烧香。花鬘。璎珞。幡盖伎乐而为供养。
    庆典时,王妃脖子里戴着价值连城的璎珞。
    在中年道人身后隐隐显出一副巨大的的天魔法相,三头八臂,手执璎珞伞盖,阿修罗花,鱼肠神剑,金铃金弓,银戟,魔幡等件。
    青衫人,腰间宝剑青色木鞘,红色璎珞,散发着凛然之气,和他眉目间的傲气万千相互辉映,仿佛这天地间惟有他一人,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月煞青剑”。
    我是光,承载你无法定义的希望,彗星被点亮的面纱,化成璎珞的坠落的光亮。
    此人显然身份不凡,一身锦彩云缎,腰佩光玉璎珞,头戴一顶鲜华的瓜皮小帽,只这一身打扮,就显得比其他人都要财大气粗。
    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
    诚如璎珞所言,第九峰很自由,师傅对门下的弟子管教很松,松到对于这个莫名出来的师傅,林洛也只见过一面而已。
    余见内庭有欢喜佛,云自外国进者,又有云故元所遗者,两佛各璎珞严妆,互相抱持,两根凑合,有根可动,凡见数处。
    三年相约,共报族仇;既再见,各长成;同赴约,偿命债;闯嘉元,斗老怪;一柄雁翎枪,一双璎珞手,搅起一国风云……
    手持鲜花、璎珞等供品的,是“乾达婆”;手持各种乐器演奏飞行的,是“紧那罗”。
    正统元年,慧澄和尚塑大佛、绘影壁,并璎珞观音铜像、三世佛、罗汉、诸天伽蓝祖师,山门、僧堂、齐堂鼎建一新,金碧辉映。
    璎珞轻舞,暗香浮动。淡香的风从鼻端轻轻的擦过,微微的痒,从鼻尖一直到心底。
    在灯光里,她那漆黑的短短的头发像一层厚密的细软的黑丝璎珞似的遮着她的脖子。
    一抹疑惑的微光从林璎珞黑亮莹澈的眼眸闪过,“出了什么事吗?你不是去请医生了吗?”。
    璎珞党派与外界诸侯里外夹攻,大周千万里之疆域就此送予诸侯各国。

    汉字详情

    yīng [ying]
    部首: 436
    笔画: 15
    五笔: GMM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GBOV
    四角: 171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玉,婴声。本义:似玉的美石) 同本义

    璎,璎琅,石似玉也。——《玉篇》

    璎,璎珞。——《广韵》

    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直百千两金而以与之。——《妙法莲华经普门品》

    (2) 又如:璎珠(玉珠。用作饰物);璎玑(珠玑。形容珍贵)

    英文翻译

    a necklace made of precious stones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1

    宋本广韵

    部首: 436
    笔画: 10
    五笔: GTKG

    英文翻译

    kind of neck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