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簪

dài mào zān [ dai mao zan]
注音 ㄉㄞˋ ㄇㄠˋ ㄗㄢ

词语释义

亦作'瑇瑁簪'。 玳瑁制作的发簪。 喻竹笋。

词语解释

  1. 亦作“瑇瑁簪”。玳瑁制作的发簪。

    《史记·春申君列传》:“ 赵 使欲夸 楚 ,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 春申君 客。 春申君 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见 赵 使, 赵 使大慙。”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 罗隐 《咏史》:“ 徐陵 笔砚珊瑚架, 赵胜 宾朋玳瑁簪。”

  2. 喻竹笋。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瑇瑁簪”。

⒉ 玳瑁制作的发簪。 《史记·春申君列传》:“赵使欲夸楚,为瑇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

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见赵使, 赵使大慙。”
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九:“还君金釵玳瑁簪,不忍见之益愁思。”
唐罗隐《咏史》:“徐陵笔砚珊瑚架, 赵胜宾朋玳瑁簪。”

⒊ 喻竹笋。

玳瑁簪的网络释义

玳瑁簪

  • 玳瑁簪是汉语词汇,拼音dài mào zān,出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 汉字详情

    dài [dai]
    部首: 436
    笔画: 9
    五笔: GWAY
    五行:
    仓颉: MGOIP
    四角: 13140

    英文翻译

    tortoise shell

    方言集汇

    ◎ 粤语:d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oi5 [客英字典] toi5 [海陆丰腔] toi6 [宝安腔] toi3 [梅县腔] toi5 [客语拼音字汇] toi4
    ◎ 潮州话:d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九代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耐去聲開口一等dʰɒidaih/doy
    mào [mao]
    部首: 436
    笔画: 13
    五笔: GJHG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GABU
    四角: 1616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天子所执的玉,用以合诸侯的圭,覆于圭上,故谓称为瑁

    (2) 见“玳瑁”

    英文翻译

    fine piece of jad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mu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5 [海陆丰腔] mau6 mo6 [宝安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au5 mo5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 潮州话:m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佩去聲合口一等muɒimuaih/muoy
    zān [zan]
    部首: 429
    笔画: 18
    五笔: TAQ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HMUA
    四角: 88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賛( zǎn)声。古文字形,象针形头饰形。本义:簪子。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 同本义

    周主亡玉簪,令吏求之,三日不能得也。——《韩非子》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2) 又如:簪冕(冠簪与冕服);簪绂(簪,冠簪;绂,丝制的帽带);簪裾(古时显贵所穿着的服饰);簪缨缙绅(比喻仕宦之人)

    动词

    (1) 插戴在头上

    西门豹簪笔磬折,向 河立待良久。——《史记·滑稽列传》

    乃簪一花。——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簪朵(犹簪花,戴花);簪挂(簪花挂彩);簪星曳月(形容佩带光彩耀眼);簪冠(插簪于冠);簪花(戴花);簪菊(古人习俗,于重阳节插戴菊花以避邪延年)

    (3) 连缀

    以爵弁服簪裳于衣左。——《仪礼·士丧礼》

    (4) 又如:簪合(折簪重合。指女子丧夫后再遇意中人而结为夫妇);簪蒿席草(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

    英文翻译

    hairpin, clasp; wear in hair

    方言集汇

    ◎ 粤语:za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m1 [陆丰腔] zam1 [沙头角腔] zam1 [客英字典] zam1 [台湾四县腔] zam1 [梅县腔] zam1 [宝安腔] zam1 [东莞腔] sun3 [客语拼音字汇] za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側吟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crim/trymkĭ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