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窝

māo ér wō [ mao er wo]
繁体 貓兒窩
注音 ㄇㄠ ㄦˊ ㄨㄛ

词语释义

方言。里子衬有毛或绒的保暖皮鞋。

词语解释

  1. 方言。里子衬有毛或绒的保暖皮鞋。

    清 黄汉 《猫苑·名物》:“今京师隆冬所著皮鞋,亦名猫儿窝。”

引证解释

⒈ 方言。里子衬有毛或绒的保暖皮鞋。

清黄汉《猫苑·名物》:“今京师隆冬所著皮鞋,亦名猫儿窝。”

猫儿窝的网络释义

猫儿窝

  • māo ér wō ㄇㄠ ㄦˊ ㄨㄛ
  • 1..方言。里子衬有毛或绒的保暖皮鞋。
  • 2.指家猫的窝。
  • 方言。里子衬有毛或绒的保暖皮鞋。 清黄汉《猫苑·名物》:“今京师隆冬所著皮鞋,亦名猫儿窝。”
  • 汉字详情

    māo,máo [mao]
    部首: 324
    笔画: 11
    五笔: QTAL
    五行:
    仓颉: KHTW
    四角: 44260

    详细解释

    māo

    名词

    (1) 家猫,久已被人类驯养的一种食肉类动物 ,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种,虽然可能是由几种旧大陆的小型野猫的杂交后代中通过自然选择而最后衍生的,有一些变种,主要的区别在于皮毛的长短,体形以及尾的有无

    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礼记》

    (2) 又如:猫儿眼(宝石名称,又名“猫睛石”。以晶莹透明如猫眼而得名);猫虎(猫和虎。古代以为有益于农事的神物);猫儿食(指人饭量小,食无定时);猫尿(方言。指酒。表示憎厌或讥讽)

    (3) 狸猫,亦称“山猫” 。如:猫狸(狸的一种,俗称野猫);猫猴(一种哺乳动物)

    (4) 姓

    动词

    (1) 〈方〉∶躲藏 。如:猫冬(躲在家里过冬);猫月子(坐月子);猫蹲(谓不务正业,赋闲在家;他从前线回来后,成天猫在家里)

    (2) 另见 máo

    máo

    动词

    (1) 〈方〉∶弯曲 。如:小偷猫腰钻过桥洞外的铁丝网跑了

    (2) 另见 māo

    英文翻译

    cat

    方言集汇

    ◎ 粤语:maa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iau2 miau5 [台湾四县腔] meu2 meu5 [梅县腔] miau5 [宝安腔] miau5 [东莞腔] miau5 [海陆丰腔] miau2 miau5 [ngiau5] [沙头角腔] mi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瀌宵B平聲開口三等宵Bmĭɛumieu/myeu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
    [wo]
    部首: 523
    笔画: 12
    五笔: PWKW
    五行:
    仓颉: JCROB
    四角: 3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鸟兽昆虫的巢穴 。如:鸡窝;鸟窝

    (2) 巢穴,窟,尤指用作隐藏或避难用的洞穴

    窩,穴居也。——《集韵》

    (3) 又如:贼窝;土匪窝;窝窝凹凹(偏僻处)

    (4) 身体表面的天然凹隐 。如:心窝;酒窝;胳肢窝

    (5) 借指人的安身处 。如:窝里炮(只能在家里发威风,自相攻击);安乐窝;窝家(暗娼接客处);窝铺(用草、树枝搭的草屋);窝风所在(避风处)

    (6) 指人或物体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如:窝坨儿(地方;地点);这炉子真碍事,给它挪个窝儿

    (7) 物成团或簇。亦指事物集中处 。如:窝弓(安在草丛中的伏弓,用以射杀野兽);草长成窝

    量词

    (1) 一胎多仔的动物一次下的羔子 。如:一窝十只小猪

    (2) 一次孵出的后代,单个生育期产出的后代 。如:一窝小鸡

    动词

    (1) 窝藏;隐匿 。如:窝逃(窝藏逃犯);窝顿(窝藏);窝隐 (窝藏);窝户(藏匿罪犯、赃物或违禁品的人家);窝囤(窝藏违禁品或赃物的地方);窝娼(窝藏娼妓);窝留(藏匿收客);窝盗(藏匿盗贼);窝赌(聚众或包庇赌博)

    (2) 弯曲 。如:把铁丝窝个圆圈

    (3) 折转 。如:窝脖(方言。缩头。比喻往回逃跑)

    (4) 蜷伏

    咕唧也窝在那里了。——《儿女英雄传》

    (5) 胡乱裹缠、蒙盖

    冷冰冰窝着被儿,呆答答靠着枕头。——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

    (6) 郁积而得不到发作或发挥 。如:窝别(烦闷;憋);窝过心(受过委屈);窝心酒(犹闷酒)

    (7) 陷

    那三儿只叫得一声,“我的妈呀!”镗,把个铜旋子扔了;咕咕,也窝在那里了。——《儿女英雄传》

    (8) 撮,噘

    只见陶三窝起嘴唇,打了两个胡哨,外面又进来两三个大汉。——《老残游记》

    (9) 团弄,卷

    须臾,剃下发来,窝作一团,塞在那柜纥络里。——《西游记》

    英文翻译

    nest; cave, den; hiding place

    方言集汇

    ◎ 粤语:wo1
    ◎ 潮州话:o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