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厉

měng lì [ meng li]
繁体 猛厲
注音 ㄇㄥˇ ㄌ一ˋ

词语释义

严厉刚烈。

犹严酷,严厉。

犹猛烈。气势盛,力量大。

词语解释

  1. 严厉刚烈。

    《荀子·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 杨倞 注:“厉,刚列也。”《晋书·列女传·王广女》:“辞气猛厉,言终乃自杀。”

  2. 犹严酷,严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彭晋叟》:“ 胡颖 为 浙西 宪政,尚猛厉,物情不安。” 康有为 《法国革命史论》:“ 段敦 猛厉,年三十为政社总理。”

  3. 犹猛烈。气势盛,力量大。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七月初三日》:“西风猛厉,终日不已。” 李大钊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一八五○年顷, 英国 产业有猛厉无比的发展,有濒于产业危机的征象。”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三:“据说侨胞现在所受的经济打击,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受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还有一件是 日本 的积极猛厉的南侵。”

引证解释

⒈ 严厉刚烈。

《荀子·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
杨倞注:“厉,刚列也。”
《晋书·列女传·王广女》:“辞气猛厉,言终乃自杀。”

⒉ 犹严酷,严厉。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彭晋叟》:“胡颖为浙西宪政,尚猛厉,物情不安。”
康有为《法国革命史论》:“段敦猛厉,年三十为政社总理。”

⒊ 犹猛烈。气势盛,力量大。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五年七月初三日》:“西风猛厉,终日不已。”
李大钊《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一八五〇年顷, 英国产业有猛厉无比的发展,有濒于产业危机的征象。”
邹韬奋《萍踪寄语》三:“据说侨胞现在所受的经济打击,重要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受世界经济恐慌的影响,还有一件是日本的积极猛厉的南侵。”

猛厉的网络释义

猛厉

  • 猛厉是汉语词汇,拼音是měnɡ lì,意思是严酷,严厉。
  • 猛厉造句

    在马路上是冷冰冰的,还刮着一阵阵猛厉的风。
    第五招上,那人屈肘横撞,柳行风再难抵挡,只把双手竖在胸前,硬接了这一记猛厉拳术,胸口一闷,直欲呕吐。
    身材高大的右面杀手出招似乎比老妖青竹老君还要猛厉一些,轻柔间却有藏不住的强大。
    在有僧人破戒的时候,他们会很快还俗离寺,否则护法会对他们作很猛厉之惩罚以维持寺院之清净。
    猛厉的鬼卒,勾他回到各地狱,考查他前生所做恶事,补受苦报。
    王猛厉喝着,但那似女子的细声更是惹得人想笑,毫无气势。
    清晨照常打开南门,突然燕军冲入,幸好增援从内城杀出,猛厉无比,燕军狼狈撤退。
    如果对境、行为、发心都很猛厉的话,果报很快就会在此生成熟。
    天、地则象其方园,风、云则状其飞扬,龙、虎则状其猛厉,鸟、蛇则状其翔盘之势,以备大阅。

    汉字详情

    měng [meng]
    部首: 324
    笔画: 11
    五笔: QTB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KHNDT
    四角: 4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猛,健犬也。——《说文》

    驱猛兽。——《孟子》

    猛虞趪趪。——张衡《西京赋》。注:“怒也。”

    (2) 又如:大猛(大狗)

    形容词

    (1) 凶恶可怕

    公之狗甚猛。——《韩诗外传》

    粗厉猛起。——《礼记·乐记》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猛兽奇鬼。——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猛利(犹凶暴);猛戾(凶暴乖张);猛急(犹暴躁);猛暴(凶残暴戾)

    (3) 勇猛;威猛

    威而不猛。——《论语》

    便捷猛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命猛将统兵。——《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陶潜《咏荆轲》

    (4) 又如:猛进(勇猛精进);猛决(勇猛果决);猛勇(威猛勇敢);猛气(勇猛的气势和气概)

    (5) 严厉 。如:猛法(严酷的法令);猛峻(严峻);猛厉(严厉刚烈;严酷,严厉)

    (6) 猛烈(强烈;刚烈)

    火烈风猛。——《资治通鉴》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猛火(猛烈燃烧的火);猛迅(猛烈而迅速);凶猛(凶恶强大)

    副词

    (1) 忽然,突然

    彧猛省曰:“吾儿忘却!”——《三国演义》

    (2) 又如:猛不乍(突然);猛古丁(突然);猛可(突然);猛生,猛乍(突然)

    (3) 非常,甚

    阅史披图,猛欲追谟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明· 陈汝元《金莲记》

    英文翻译

    violent, savage, cruel; bold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g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ang1 [宝安腔] mang1 [海陆丰腔] mang1 mang3 [梅县腔] mang1 [台湾四县腔] mang1 mang3 [东莞腔] mang1 [客语拼音字汇] mang1 men1 [客英字典] mang3 ma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幸庚二開上聲開口二等mɐŋmrvngx/meank
    [li]
    部首: 206
    笔画: 5
    五笔: DD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MS
    四角: 71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是“砺”的本字。从厂( 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 同本义

    段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字亦作厲、作礪。” 朱骏声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厉。汉书地理志,述禹贡砥厉砮丹;诗公刘,取厉取锻,礼内则,刀砺;西山经,苕水其中多砥厉;中山经,阴山多砺石。”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诗·大雅》。 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3) 祸患;危险

    降此大厉。——《诗·大雅·瞻卬》

    (4) 又如:厉阶(祸端)

    (5) 恶鬼

    晋侯梦大厉。——《左传·成公十年》

    (6) 疠,瘟疫,传染病

    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漆身为厉。——《史记·范蔡传》

    鲜不为厉。——文天祥《正气歌》

    (7) 河岸,水旁;边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诗·卫风·有狐》

    (8) 带,衣带的下垂部分

    垂带而厉。——《诗·小雅·都人士》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

    带之垂者谓之厉。——《小尔雅·广服》

    (9) 通“癞”( lài)。恶疮

    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史记·刺客列传》

    (10) 姓

    动词

    (1) 磨,磨快

    厉,磨也。——《广雅》

    砥厉廉隅。——《礼记·儒行》

    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荀子·性恶》

    砺所以致刃也。——《说苑·建本》

    缀甲厉兵。——《战国策·秦策》

    束载厉兵秣马。——《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厉兵(磨砺兵器,使锋利);厉兵秣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作好战斗准备);厉身(磨砺自身)

    (3) 砥砺,磨练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厉行(砥砺操行);厉操(砥砺节操)

    (5) 同“励”。振奋

    坚甲厉兵以备难。——《韩非子·五蠹》

    矫翼厉翮。——扬雄《解嘲》

    (6) 又如:厉翼(奖励辅佐君王的左右臣子);厉节(激厉其气节,高其气节);厉武(振奋武备);厉精(振奋精神);厉精更始(振奋精神,从事革新)

    (7) 激励,勉励

    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韩非子·用人》

    亲秉旄钺,以厉三军。——陈寿《三国志》

    (8) 又如:厉世(激励世人);厉俗(激励世俗);厉诚(激励忠诚);厉崇(勉励推重);厉抚(勉励抚慰);厉志(激励意志)

    (9) 连衣涉水

    越壑厉水。——司马相如《上林赋》

    (10) 又如:厉揭(提起衣服涉水);厉涉(连衣涉水);厉度(涉水而过)

    (11) 策,鞭打

    厉马登高登高堤。——曹植《白马篇》

    (12) 警惕

    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汉书》

    (13) 疾飞

    鹰隼横厉。——《汉书·息夫躬传》

    (14) 害;虐害;损害

    今也滕有仓禀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孟子·滕文公上》

    (15) 得传染病

    苗死,民厉。——《管子》

    (16) 变为恶鬼

    国为虚厉。——《庄子》

    形容词

    (1) 严厉(威严不随和)

    子温而厉。——《论语·述而》

    色厉而内荏。——《论语·阳货》

    行峻而言厉。——韩愈《答尉迟生书》

    袁正色厉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乘其厉声以呵。——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应元厉声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声色俱厉;厉言(声色严厉地说话);厉音(声音严厉);厉气(严厉的神色);厉禁(圈定范围,禁止他人侵入。后也用作严禁的意思);厉直(严肃正直);正颜厉色;厉肃(厉然。严肃)

    (3) 邪恶 。如:厉妖(邪恶怪异之物);厉疾(灾疫。厉疫)

    (4) 猛烈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5) 又如:厉厉(寒风猛烈貌);厉风(大风;烈风)

    (6) 恶,凶恶

    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左传·昭公七年》

    (7) 危险

    有厉告自邑。——《易·夬·卦辞》

    (8) 味道浓烈

    厉而不爽些。——《楚辞·招魂》

    英文翻译

    whetstone; grind, sharpen; whet

    方言集汇

    ◎ 粤语:lai6
    ◎ 潮州话:li6 (lĩ)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