狺犬

yín quǎn [ yin quan]
注音 一ㄣˊ ㄑㄨㄢˇ

词语释义

吠叫的狗。比喻仗势欺人的奴才。

词语解释

  1. 吠叫的狗。比喻仗势欺人的奴才。

    宁调元 《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之二:“狺犬靦颜喧上座,沐猴作态误苍生。”

引证解释

⒈ 吠叫的狗。比喻仗势欺人的奴才。

宁调元《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之二:“狺犬靦颜喧上座,沐猴作态误苍生。”

汉字详情

yín [yin]
部首: 324
笔画: 10
五笔: QTYG
五行:
仓颉: KHYMR
四角: 402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犬吠声

狺,犬吠声。——《集韵》

(2) 又如:狺狺(狗叫声;带攻击性的言论);狺犬(吠叫的狗);狺吠(狗叫)

英文翻译

the snarling of dogs

方言集汇

◎ 粤语:ngan4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n2 [台湾四县腔] ngiun2 [梅县腔] niun2 [海陆丰腔] ngiun2 [客语拼音字汇] gen4 guen4 ngin1 [客英字典] ngiun2
◎ 潮州话:ngeng5(ngûrng) [揭阳]ngêng5(ngêng) [潮阳]nging5(ngî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語巾眞B開平聲開口三等眞Bngin/ngynŋĭĕn
quǎn [quan]
部首: 428
笔画: 4
五笔: DGTY
五行:
仓颉: IK
四角: 43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犬”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狗)

(2) 同本义。古时特指大狗,后来犬、狗通名

犬,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说文》

效犬者,左牵之。——《礼记·曲礼》。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食麻与犬。——《礼记·月令》

时则有犬祸。——《洪范五行传》

犬坐于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挽曳犬;皮肉用犬;犬羊(狗和羊);犬马(狗和马);犬人(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犬牲的官员);犬服(古代车上用犬皮制成的兵器袋)

(4) 旧时常用为自谦或鄙斥他人之词 。如:犬妇(对人谦称儿媳妇);犬马之齿(谦称自己的年龄);犬儿(犹言小奴才);犬马(旧时臣子对君上的自卑之称;喻小人)

(5) 称自己的儿子(谦称)

这是第二小犬,名叫宝玉。——《红楼梦》

英文翻译

dog; radical number 94

方言集汇

◎ 粤语:hyu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en3 [梅县腔] kian3 [宝安腔] ken3 [东莞腔] ken3 [台湾四县腔] kien3 [客英字典] ken3 [沙头角腔] kien3 [客语拼音字汇] kian3 [陆丰腔] kia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七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泫先合上聲合口四等khuenx/queenkʰ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