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涛巨浪

kuáng tāo jù làng [ kuang tao ju lang]
繁体 狂濤巨浪
注音 ㄎㄨㄤˊ ㄊㄠ ㄐㄨˋ ㄌㄤ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同“狂涛骇浪”。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巴金《废园外 长夜》“先前那里面有的是狂涛巨浪,现在却是一阵炙骨熬心的烈火。”

成语用法

狂涛巨浪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大浪。

狂涛巨浪的国语词典

汹涌猛烈的波涛。也作「狂涛骇浪」。

狂涛巨浪的网络释义

狂涛巨浪

  • 比喻剧烈的社会运动。同“狂涛骇浪”
  • 狂涛巨浪造句

    这种描绘,既充满了对风云诡谲,狂涛巨浪下的艺术命运的浪漫主义想象,又包含了对此岸和彼岸之间相互转换关系的现实主义判断。
    元朝末年,历史掀起了狂涛巨浪,面对这怒潮,无论你是强豪还是顺民,个人命运如蝼蚁一般不可掌控。
    狂涛巨浪就像千军万马,呼啸奔腾而来。
    身后三百铁甲兵如同狂涛巨浪一般席卷上前。
    叶辰的内心顿时掀起狂涛巨浪,若当真眼前之人有那层关系,他有着这样子的实力便不足为奇。
    他忘却了肉体的疲倦,疯狂地挣扎着,随着狂涛巨浪不时地浮浮沉沉。
    青云心中翻起了狂涛巨浪,这一个寒假是怎么过来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丁倩,也许当初青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会这么深爱着丁倩。
    烛龙身体周围数十万里空间波动起来,海面,狂涛巨浪。

    汉字详情

    kuáng [kuang]
    部首: 324
    笔画: 7
    五笔: Q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MG
    四角: 412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狗发疯)

    (2)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狂,狾犬也。——《说文》

    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三国魏· 阮籍《鸠赋》

    (3) 又如:狂犬(凶猛的狗)

    (4) 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

    狂夫瞿瞿。——《诗·齐风·东方未明》

    狂走者累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忽忽如狂。——《汉书·李广苏建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狂死(因疯疾致死);狂易(精神失常);狂惑(精神错乱;疯癫);狂徒(狂人)

    (6) 狂妄

    幼而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其蔽也狂。——《论语》。注:“妄抵触人。”

    愈以是得狂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又如:狂谬(狂妄荒谬);狂且(行动轻狂之人);狂乖(狂妄狡猾);狂纵(狂妄放肆);狂轻(狂妄而轻浮);狂悖(狂妄背理;猖獗);狂且(行动轻狂);狂话(狂妄的话);狂狡(狂妄狡诈);狂戾(狂妄暴戾);狂惑(狂妄昏惑)

    (8) 狂放,任性放荡

    狂夫之言,圣人择之。——清· 刘开《问说》

    (9) 如:狂士(狂放的读书人);狂朋怪侣(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狂态(狂放的态度)

    (10) 凶猛

    狂风吹古月。——李白《司马将军歌》

    (11) 又如:狂风毒雨(狂风暴雨)

    (12) 汹涌

    挽狂澜于既倒。——韩愈《进学解》

    (13) 又如:狂涛(汹涌的波涛);狂浪(汹涌的浪涛);狂流(汹涌的水波)

    动词

    (1) 通“诳”。欺骗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庄子·逍遥游》

    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韩非子·显学》

    (2) 通“往”( wǎng)。去

    我其发出狂。——《书·微子》

    英文翻译

    insane, mad; violent; wild

    方言集汇

    ◎ 粤语:kong4 kwong4
    ◎ 客家话:[陆丰腔] kong3 [宝安腔] kong2 [海陆丰腔] kong2 [东莞腔] kong2 [沙头角腔] kong2 [梅县腔] kong2 [台湾四县腔] kong2 [客语拼音字汇] kong2 kuong2 [客英字典] kwong2 k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王陽合平聲合口三等gyang/gvanggʰĭwaŋ
    tāo [tao]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DT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QKI
    四角: 351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寿声。本义:大波)

    (2) 同本义

    涛,大波也。——《说文新附》

    扬波涛于碣石。——《后汉书·班彪传上》

    何必湘渊与涛濑?——《汉书·扬雄传上》

    水泫沄而涌涛。——《文选·张衡·思玄赋》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惊涛拍岸。——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3) 又如:涛水(波涛汹涌的大水);涛雪(波涛激汤,水花如雪);涛雷(波涛汹涌,声大如雷);涛波(大波,波涛)

    (4) 像波涛一样的声音

    阴壑寒生万树涛。——明· 王世贞《沸水岩》

    英文翻译

    large waves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潮州话:胎优5(筹) 胎欧5(头),tiu5 tao5 (thîu thâu)

    宋本广韵

    [ju]
    部首: 229
    笔画: 4
    五笔: AN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S
    四角: 717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是“矩”的本字,象人持矩形。本义:画直角方形用的工具)

    (2) 同本义。后作“矩”

    巨,规巨也。——《说文》

    是以君子有挈巨之道也。——《礼记·大学》

    成功之术,必有巨矱。——《管子·宙合》

    (3) 又如:巨矱(法度。同“矩矱”)

    (4) 通“距”。距离

    守为台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墨子》

    (5) 姓

    形容词

    (1) 大;很大

    巨,大也。——《小尔雅》

    力士举巨囊。——《公羊传·哀公六年》

    右巨指钩弦。——《仪礼·大射仪》

    穹崖巨谷。——宋· 沈括《梦溪笔谈》

    巨石岿然。

    巨幅悬之。——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巨弹堕地。

    劝输巨室。——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巨响(极大的响声);巨指(大指);巨港(大港);巨室(大厦,大屋;公卿大夫之家);巨蠹(喻祸国殃民的大奸)

    (3) 多,数量大 。如:巨万(万万之数。形容数目很大);巨金(大批钱财;大锭银子);巨千(为数甚多)

    (4) 粗;粗大;粗略 。如:巨屦(粗糙的鞋子)

    (5) 高超、杰出 。如:巨川材(济世大才);巨手(高手,喻指杰出的人物);巨公(皇帝的特称;太师;大人师)

    副词

    (1) 通“讵”。岂,难道

    沛公不先破关中兵,公巨能入乎?——《汉书·高帝纪》

    (2) 又如:巨能(岂能)

    (3) 最

    言不尽于此,颇难悉载,故粗举其巨怪者。——曹植《辩道论》

    英文翻译

    large, great, enormous; chief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ki1 gi3 [东莞腔] ki1 [梅县腔] ki3 [陆丰腔] gi5 [海陆丰腔] gi1 gi3 ki1 ki3 [客语拼音字汇] gi4 ki1 [宝安腔] ki1 [台湾四县腔] gi1 gi3 ki1 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吕上聲開口三等giox/givvgʰĭo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H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