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态

kuáng tài [ kuang tai]
繁体 狂態
注音 ㄎㄨㄤˊ ㄊㄞˋ

词语释义

狂放的态度;轻狂的姿态。

疯癫的样子。

词语解释

  1. 狂放的态度;轻狂的姿态。

    宋 陆游 《福建到任谢表》:“念臣流落有年,尚未除於狂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为师者问志於羣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於 曾点 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 清 方文 《击缶行留别韩子任》诗:“纤腰宛转似无力,狂态拖沓疑有情。”

  2. 疯癫的样子。

    《红楼梦》第五七回:“﹝ 湘云 ﹞便将他病中狂态形容给他瞧,引的 寳玉 自己伏枕而笑。”

引证解释

⒈ 狂放的态度;轻狂的姿态。

宋陆游《福建到任谢表》:“念臣流落有年,尚未除於狂态。”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为师者问志於羣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於曾点飘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
清方文《击缶行留别韩子任》诗:“纤腰宛转似无力,狂态拖沓疑有情。”

⒉ 疯癫的样子。

《红楼梦》第五七回:“﹝湘云﹞便将他病中狂态形容给他瞧,引的寳玉自己伏枕而笑。”

狂态的国语词典

狂妄放任的态度。

狂态的网络释义

狂态

  • 狂态,汉语词汇。
  • 拼音:kuáng tài
  • 释义:1、狂放的态度;轻狂的姿态。2、.疯癫的样子。
  • 《红楼梦》第五七回:“﹝湘云﹞便将他病中狂态形容给他瞧,引的寳玉自己伏枕而笑。
  • 狂态造句

    叶天狂态毕露,那般摸样,犹如九天神魔,强横的气息,几乎席卷了整片战斗空间。
    联防队员当时恰好巡逻经过该处,从万盛百货员工方面得知,这名男子从超市里抢了这瓶水,却不愿付账,并目睹了他嘶吼的狂态。
    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而是当别人在你面前极尽得意之能事,狂态毕露的瞬间,用没有出鞘的剑指着敌人后脑勺,道一句“不过如此”。
    青年时代的林纾,颇有几分侠气和狂态。
    恰巧此时,老道士又遛了回来,见此情形,一个箭步赶到古青月身后,猛地朝她背上一击,她才收了狂态,清醒过来,已然羞得面目通红,赶紧整理衣衫。
    严冬怒吼一声,似辱骂又似反问,陡然跃起,野兽般朝冲来,脸上带着歇斯底里地狂态。
    六月天,烈日炎炎,荼毒的太阳似向人宣告它无尽的肆虐狂态。
    狂态不过是激情表露过剩,不受规范的激情大部分就是颠狂。
    宋天阳狂态毕露,盯着叶云,不将其他人当如眼内。
    姬悔的狂态,毕露无疑!燕无尘头顶的灵气漩涡,居然平静的,缓缓散去!根本没有一点气势,连一阵微风,都没有带动!“突破失败了吗?”。
    触犯法律还若无其事,这位派出所所长为何会一脸狂态、忘乎所以?可想而知,他笃信权力能让人噤声、权力能覆盖真相。
    三天不做画,手一点儿狂态都没有。
    墨西哥沙滩猛男选举三点美女狂态尽现。
    字里行间,哪有点滴的疯姿狂态?毕竟,这样的心境对杨凝式来说实在是太少了。
    但近日墨西哥举行了一个沙滩猛男选举,却尽展女士急色的一面,台下一帮三点式美女狂态尽现,事后她们更死缠参赛男士不放,确实有趣。
    颉刚谓其狂态由鄙人作成之,则亦不知又陵之狂,由来固己久也。
    双手握着一柄长剑直插胸前地面,神态睥睨,横扫前方,一副傲然狂态,审度苍生之意。

    汉字详情

    kuáng [kuang]
    部首: 324
    笔画: 7
    五笔: Q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MG
    四角: 412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狗发疯)

    (2)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狂,狾犬也。——《说文》

    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三国魏· 阮籍《鸠赋》

    (3) 又如:狂犬(凶猛的狗)

    (4) 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

    狂夫瞿瞿。——《诗·齐风·东方未明》

    狂走者累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忽忽如狂。——《汉书·李广苏建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狂死(因疯疾致死);狂易(精神失常);狂惑(精神错乱;疯癫);狂徒(狂人)

    (6) 狂妄

    幼而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其蔽也狂。——《论语》。注:“妄抵触人。”

    愈以是得狂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又如:狂谬(狂妄荒谬);狂且(行动轻狂之人);狂乖(狂妄狡猾);狂纵(狂妄放肆);狂轻(狂妄而轻浮);狂悖(狂妄背理;猖獗);狂且(行动轻狂);狂话(狂妄的话);狂狡(狂妄狡诈);狂戾(狂妄暴戾);狂惑(狂妄昏惑)

    (8) 狂放,任性放荡

    狂夫之言,圣人择之。——清· 刘开《问说》

    (9) 如:狂士(狂放的读书人);狂朋怪侣(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狂态(狂放的态度)

    (10) 凶猛

    狂风吹古月。——李白《司马将军歌》

    (11) 又如:狂风毒雨(狂风暴雨)

    (12) 汹涌

    挽狂澜于既倒。——韩愈《进学解》

    (13) 又如:狂涛(汹涌的波涛);狂浪(汹涌的浪涛);狂流(汹涌的水波)

    动词

    (1) 通“诳”。欺骗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庄子·逍遥游》

    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韩非子·显学》

    (2) 通“往”( wǎng)。去

    我其发出狂。——《书·微子》

    英文翻译

    insane, mad; violent; wild

    方言集汇

    ◎ 粤语:kong4 kwong4
    ◎ 客家话:[陆丰腔] kong3 [宝安腔] kong2 [海陆丰腔] kong2 [东莞腔] kong2 [沙头角腔] kong2 [梅县腔] kong2 [台湾四县腔] kong2 [客语拼音字汇] kong2 kuong2 [客英字典] kwong2 k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王陽合平聲合口三等gyang/gvanggʰĭwaŋ
    tài [tai]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DY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KIP
    四角: 403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主态”

    英文翻译

    manner, bearing, attitude

    方言集汇

    ◎ 粤语:taai3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