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特洛伊木马
1. 为了破坏和指使本地的颠覆集团的目的,把间谍和宣传人员安置在打算作为牺牲品的国家内的计策。
2. 蓄意或可能要暗中破坏既有的制度的个人、组织或因素。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Trojan horse] 为了破坏和指使本地的颠覆集团的目的,把间谍和宣传人员安置在打算作为牺牲品的国家内的计策 蓄意或可能要暗中破坏既有的制度的个人、组织或因素 特洛伊木马的故事是在古希腊传说中,希腊联军围困特洛伊久攻不下,于是假装撤退,留下一具巨大的中空木马,特洛伊守军不知是计,把木马运进城中作为战利品。夜深人静之际,木马腹中躲藏的希腊士兵打开城门,特洛伊沦陷。后人常用“特洛伊木马”这一典故,用来比喻在敌方营垒里埋下伏兵里应外合的活动。特洛伊木马也是著名电脑木马程序的名字。另有特洛伊木马“Greek gift”一词意为“害人的礼物”,就来源于这场著名的“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木马的国语词典
希腊神话中,希腊人用大木马攻打特洛伊城的故事。参见「木马屠城记」条。
特洛伊木马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
(2) 同本义
特,朴特,牛父也。——《说文》
凡马,特居四之一。——《周礼·夏官·校人》
特,牡牛也。——《玉篇》
(3) 又如:特处士(赋予公牛以处士头衔);特牛(一头公牛)
(4) 泛指牛
高辛氏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樊绰《蛮书》
(5) 三岁兽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魏风·伐檀》
(6) 敌特;特务 。如:反特;特工
形容词
(1) 独特,特异;突出;特别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韩愈《伯夷颂》
何其无特操与?——《庄子·齐物论》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臣超区区,特蒙神灵。——《后汉书·班超传》
(2) 又如:特达(特别通晓事理);特支(特别支出。源于宋时朝廷发给军士的特别赏赐);特等;特旨(特诏;帝王的特别诏令);特命(特别命令);特绝(卓绝);特表(非凡的仪表)
(3) 。如:特操(独立的操守);特识(独立的见解);特笔(独特的笔法);特见(独特的见解);特士(有独特志向、操行的人物)
副词
(1) 单独;单单;特地
夫国岂特为车哉?——《吕氏春秋·君守》
岂特为宫室哉?——《吕氏春秋·分职》
我特以三国城从之。——《战国策·秦策四》
使韩信特将北击之。——《汉书·张良传》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庄子·逍遥游》
且姑墨、 温宿二王特为 龟兹所置。——《后汉书·班超传》
特怪老人。——清· 周容《芋老人传》
特赏侍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特为天之所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特特(特地);特骨地(故意地);今特汇上;特为此事而来;特加(特别给与);特遣;特约;特故(特意);特甚(特别厉害);特生(孤独生长,独立生长);特为(独个儿干);特将(独自统率指挥军队)
(3) 只,仅,不过
特以诈佯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特示故人。——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特自皇古迄今。——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特为变至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tit8 [台湾四县腔] tit8 [梅县腔] tit8 [沙头角腔] tit8 [宝安腔] tit8 [海陆丰腔] tit8 [客语拼音字汇] tid6 [陆丰腔] tit8 [客英字典] ti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特 | 徒得 | 定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dʰək | do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2) 同本义
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说文》
(3) 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东南流经志丹、洛川、蒲城等县
(4)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雒南县华山东麓。本作“雒”。如:洛神(洛水女神洛嫔);洛浦(洛水之滨。传说这里是洛神出没处)
(5) 洛阳的简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ok8 [宝安腔] lok7 [东莞腔] lok7 [台湾四县腔] lok8 lok7 [梅县腔] lok8 [陆丰腔] lok7 [客语拼音字汇] log6 log6 [海陆丰腔] lok8 l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落 | 盧各 | 來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lɑk | lak |
详细解释
代词
(1) (会意。从人,从尹。尹,治理。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
(2)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
(3) 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她”、“他”、“彼”
薛蟠因伊倔强,将酒照脸泼去。——《红楼梦》
江家我顾伊, 庾家伊顾我。——《世说新语》
吾见张时,伊已六十。——《南史》
(4) 又如:伊行(她那里;他们);伊曹(彼辈,他们);伊俦(彼辈,其类);伊拉(方言。他们)
(5) 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勿学汝兄,汝兄自不如伊。——《世说新语》
我这里吐胆倾心说与伊,难道你不解其中意。——佚名《马陵道》
(6) 又如:伊咱(你);伊行(你这里;你们);伊家(你)
动词
(1) 表示判断,常与“匪”连用,相当于“却是”、“即是”
匪莪伊蒿。——《诗·小雅·蓼莪》
昔卫鞅因景监以见,有识知其不终。今得臣举者,匪荣伊辱。——《后汉书》
(2) 又如:匪朝伊暮;匪朝伊夕;匪荣伊辱;匪愚伊耄
(1) 语助词。用于句中,无义
旨酒既清,嘉荐伊脯。——《仪礼》
(2) 发语词,无义。如:伊何(为何,为什么);伊谁(谁,何人)
(3) 通“繄”。是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诗·豳风·东山》。笺:“伊,当作繄。”
我这怀矣,自诒伊阻。——《诗·邶风·雄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1 [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海陆丰腔] ri2 [陆丰腔] ji1 [宝安腔] ji2 ji1 [东莞腔] ji1
◎ 潮州话: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伊 | 於脂 | 影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qjii/i | ʔ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4) 木料,木材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5)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6) 五行之一 。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7) 树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9) 棺材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行将就木
(11) 某些木制的器物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形容词
(1) 呆笨 。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2) 麻木;失去知觉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3)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 朴拙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质直刚强)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muk7 [海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7 [陆丰腔] muk7 [客英字典] muk7 [台湾四县腔] muk7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宝安腔]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木 | 莫卜 | 明 | 屋一 | 入聲 | 屋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muk | mu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2)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4) “码”的古字。古代用 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
为胜者立马。——《礼记·投壶》
(5) 又如:马子(筹码)
(6) 姓
动词
(1) 〈方〉∶发怒时把脸拉长像马脸 。如:马起面孔叫他们出去
(2) 驾着马
裘马过世家。——《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裘马扬扬
形容词
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bhê2 ma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