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寺声。本义:雄性的牛马)
(2) 同本义
特,朴特,牛父也。——《说文》
凡马,特居四之一。——《周礼·夏官·校人》
特,牡牛也。——《玉篇》
(3) 又如:特处士(赋予公牛以处士头衔);特牛(一头公牛)
(4) 泛指牛
高辛氏人家生一犬,初如小特。——樊绰《蛮书》
(5) 三岁兽
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魏风·伐檀》
(6) 敌特;特务 。如:反特;特工
形容词
(1) 独特,特异;突出;特别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韩愈《伯夷颂》
何其无特操与?——《庄子·齐物论》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臣超区区,特蒙神灵。——《后汉书·班超传》
(2) 又如:特达(特别通晓事理);特支(特别支出。源于宋时朝廷发给军士的特别赏赐);特等;特旨(特诏;帝王的特别诏令);特命(特别命令);特绝(卓绝);特表(非凡的仪表)
(3) 。如:特操(独立的操守);特识(独立的见解);特笔(独特的笔法);特见(独特的见解);特士(有独特志向、操行的人物)
副词
(1) 单独;单单;特地
夫国岂特为车哉?——《吕氏春秋·君守》
岂特为宫室哉?——《吕氏春秋·分职》
我特以三国城从之。——《战国策·秦策四》
使韩信特将北击之。——《汉书·张良传》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庄子·逍遥游》
且姑墨、 温宿二王特为 龟兹所置。——《后汉书·班超传》
特怪老人。——清· 周容《芋老人传》
特赏侍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特为天之所厚。——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特特(特地);特骨地(故意地);今特汇上;特为此事而来;特加(特别给与);特遣;特约;特故(特意);特甚(特别厉害);特生(孤独生长,独立生长);特为(独个儿干);特将(独自统率指挥军队)
(3) 只,仅,不过
特以诈佯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特示故人。——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特自皇古迄今。——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特为变至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tit8 [台湾四县腔] tit8 [梅县腔] tit8 [沙头角腔] tit8 [宝安腔] tit8 [海陆丰腔] tit8 [客语拼音字汇] tid6 [陆丰腔] tit8 [客英字典] tit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特 | 徒得 | 定 | 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一等 | 曾 | 登 | dʰək | do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歺(
),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2) 同本义
殊,死也。——《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庄子·在宥》
(3) 引申为死
太子即自刭,不殊。——《史记·淮南王刘安列传》
(4) 又如:不殊(不死)
(5) 断绝
殊,断也。——《广雅》
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6) 分开;离开
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管子》
(7) 分;区别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8) 超过
母氏年殊七十。——《后汉书·梁统传》
形容词
(1) 异;不同
而万殊为一。——《淮南子·本经》。注:“异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殊等(指人或事物的不同等级);殊方(异域;他乡);殊文(不同形体的文字);殊文别语(不同的文字与语言);殊类(不同的类别);殊礼(不同的礼制);殊称(不同的名称;特殊的名称);殊心(异心。不同的志趣、认识和思想感情);殊目(不同的名称);殊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3) 特异;出众;突出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乐府诗集·陌上桑》
(4) 又如:殊观(奇观;异观);殊庭(异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殊胜(特异;绝佳);殊乡(异乡。多指仙乡);殊形(奇异的形状);殊奇(奇特);殊相(奇异的状貌);殊翁(文采奇特的雁颈毛)
(5) 特别,独特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殊觉(特别觉得);殊礼(特殊的礼遇);殊渴(特别渴望);殊遇(特殊的待遇;破格重用);殊奖(特别的奖励);殊选(破格选用);殊赏(特别的赏赐);殊态(特殊的姿态);殊量(特殊的才能。即大器);殊容(特殊的容貌)殊恩(特别的恩惠)
副词
(1) 很;甚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殊难相信;殊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u2 [客英字典] shu2 [台湾四县腔] su2 [东莞腔] su2 [宝安腔] su2 [梅县腔] shu2 chu2 [陆丰腔]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s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殊 | 市朱 | 常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zjyo/zju | ʑ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攸(
)声。本义:小枝)(2) 同本义
条,小枝 也。——《说文》
桑柳丑条。——《尔雅》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陶潜《联句》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如:条枚(枝干);条枝(树枝);条柯(枝条);条修叶贯(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条叶(枝叶。比喻分支;支派);条蔓(枝蔓);条干(枝干)
(4) 泛指一般长条形的物体
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中。——北周· 庾信《七夕赋》
(5) 又如:长条巨幅;口条(用作食品的猪舌或牛舌);发条;肋条;齿条;苗条;炉条;毡条;通条;辐条;布条
(6) 条款;项目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战国策·秦策》
(7) 又如:条会(条目大纲);条领(条目要领);条汇(条目类别);条秩(条目次第)
(8) 条理;次序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上》
(9) 如:有条不紊
(10) 姓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
(2) 如:一条街(路、公路、铁路);一条河(江、沟、渠、小溪);一条山脉;一条裤子(裙子);两条绳子(带子、鞭子、电线);在纸上画了三条线;几条口袋(麻袋);一条床单(毯子、被子、被面、被里)
(3) 引申用于人体。
(4) 如:一条人命;一条好嗓子;要跟群众一条心,不要两条心
(5) 用于某些抽象事物。
(6) 如:一条计策(妙计);一条正确路线;两条意见(建议);十条罪状;只有一条出路;这一版共有九条新闻(消息)
形容词
(1) 长方形的 。
(2) 如:条几(长方形的几案);条子(长方形的纸张;便条);条石;条桌;条褥;条柜;条凳
(3) 长条形的 。
(4) 如:条扇(裱糊后挂起来的画轴);条印;条田;条盆;条纹;条幅
副词
(1) 逐条地。逐项地 。
(2) 如:条分节解(逐条逐节分析);条析(逐条辨析);条呈(分条陈述的呈文);条比(分项排列);条正(逐条订正);条疏,条奏(逐条上奏)
动词
(1) 分列条款、条目
其余事况,条写如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2) 又如:条写(分条书写);条晰(分条叙明);条具(分条开列);条述(分条叙述);条列(分条列举);条白(分条陈明)
(3) 通达
声气远条。——《汉书·礼乐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u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欠,塞。省。本义:真诚;诚恳)
(2) 同本义
款,诚也。——《广雅·释诂一》
谒款天神。——《史记·司马相如传》
欲效其款款之愚。——《汉书·司马迁传》
(3) 又
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后汉书·江革传》
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荀子·修身》
(4) 又如:款服(诚心归服);款款深深(亲切;恳挚);款交(至交);款语(亲切谈话);款语温言(真诚而柔和的话);款心(诚心);款迎(热情、殷切地欢迎);款住(殷勤地留住);款洽(诚恳接待;亲切交谈)
(5) 通“窾”。空;空洞,不真实
款启寡闻之民。——《庄子·达生》
实不中其声者谓之款。——《汉书·司马迁传》
(6) 又
款言不听,奸乃不生。
(7) 又如:款言(空话);款空(空洞,空疏);款足(中间空的鼎足)
(8) 缓,慢
吴宫夜长官漏款,纻幕四垂灯焰暖。——元稹《冬白纻》
点水晴蜒款款飞。——杜甫《曲江》
(9) 又如:款段(从容徐缓的样子);款慢(慢慢地);款踏(缓缓地走,慢走)
名词
(1) 事项,条款
现今暴骨停尸,是坐着那一款罪犯招因。——《元曲选·神奴儿》
(2) 又如:条约的第六条第三款;款状(记录罪行的文件);款目(条款);款项(项目;条目)
(3) 样子;样式;格式
又劣弱不中于款。——《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不中于款(不合规格。中,符合。款,款式,规格);款制(式样);款儿(样子;式样。引申为“架子”)
(5) 架子
今儿当着这些人,倒做起方子的款儿来了。——《红楼梦》
(6) 钱 。如:汇款;公款;筹款
(7) 落款,书画上的题名 。如:上款;下款;款书(落款书写);款字(落款)
(8) 款识,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
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汉书》
(9) 条理
不然,雷雨乱了,显得大圣无款也。——《西游记》
动词
(1) 款待,殷勤招待
以款人事。——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款延(款待);款迓(殷勤接待);款宴(设宴款待);款遇(款待);款谢(款待答谢)
(3) 敲,叩
款关请见。——《史记·商君列传》
海外殊俗,重泽款塞。——《史记·太史公自序》
一旦款门来告。——柳宗元《钴鉧潭记》
(4) 又如:款打(敲打);款塞(叩塞门);款关(叩关);款徼(叩塞门)
(5) 求和;议和
顾战款异局也,远近异势也。——王家桢《王少司马奏疏》
(6) 又如:款局(和议的局面);款计(议和之计);款议(和谈)
(7) 招供 。如:款占(供词);款辞(供词);款状(供状)
(8) 留;歇息
湖山有意留侬款。——杨万里《诚斋集》
(9) 又如:款玩(逗留玩耍)
(10) 到 。如:绕黄山而款牛首(绕道黄山而到牛首山)
(11) 归顺
辄屈膝叩首迎款。——清· 周容《芋老人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wan3 [陆丰腔] kuan3 [客语拼音字汇] kan3 kuan3 [沙头角腔] kan3 [东莞腔] kan3 [台湾四县腔] kwan3 [客英字典] kwan3 kan3 [海陆丰腔] kwan3 [宝安腔] k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款 | 苦管 | 溪 | 桓 | 上聲 | 旱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khuanx/quaan | kʰu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