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靬
繁体
犛靬
注音
ㄇㄠˊ ㄑ一ㄢˊ
词语释义
亦作'牦轩'。
古国名。
词语解释
亦作“ 犛轩 ”。古国名。
《汉书·张骞传》:“因益发使抵 安息 、 奄蔡 、 犛靬 、 条支 、 身毒国 。” 颜师古 注:“自 安息 以下五国皆西域胡也。 犛靬 ,即 大秦国 也。”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是故 秦 权 汉 尺,以为质古,《山经》《水注》,以为博雅; 犛轩 、 竭陀 ,以为诡逸……然后推为不蹈袭,不规摹。”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犛轩”。古国名。
引《汉书·张骞传》:“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犛靬、条支、身毒国。”
颜师古注:“自安息以下五国皆西域胡也。 犛靬,即大秦国也。”
清恽敬《<坚白石斋诗集>序》:“是故秦权汉尺,以为质古,《山经》《水注》,以为博雅; 犛轩、竭陀,以为诡逸……然后推为不蹈袭,不规摹。”
牦靬的网络释义
牦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2) (会意。从犛(
)省,从毛。犛,牛名。本义:牦牛尾)英文翻译
tail; hair; yak
方言集汇
◎ 粤语:mo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台湾四县腔] mau2
◎ 潮州话:ma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台湾四县腔] mau2
◎ 潮州话:ma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