牂牁蛮

zāng kē mán [zang ke man]

词语释义

贵州古代民族。

汉字详情

zāng [zang]
部首: 453
笔画: 10
五笔: NHDD
仓颉: VMTQ
四角: 282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母羊

牂,牝羊也。从羊,爿声。——《说文》

牂羊坟首。——《诗·小雅·苕之华》

(2) 又如:牂羊(母羊);牂羝不辨(分不清母羊和公羊。形容愚昧无知)

形容词

(1) 茂盛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诗·陈风·东门之杨》

(2) 强壮

敦牂岁:岁阴在午,星居酉。——《史记》

英文翻译

female sheep, ewe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ong1 [海陆丰腔] zong1 [客英字典] zong1 [台湾四县腔] zong1

宋本广韵

[ke]
部首: 453
笔画: 9
五笔: NHDK
仓颉: VMMNR
四角: 21220

详细解释

——“牂牁”( Zāngkē):古水名;古地名(亦作“牂柯”。船只停泊时用以系缆绳的木桩)

英文翻译

mooring stake; painter, moo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go1 o1
◎ 客家话:[梅县腔] go1 [海陆丰腔] ko1 [客英字典] ko1 [台湾四县腔] ko1
◎ 潮州话:k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俄平聲開口一等ka
mán [man]
部首: 603
笔画: 12
五笔: YO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YCLMI
四角: 0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

(2) 同本义

蛮,南蛮也。——《说文》

蛮畿。——《周礼·大司马》

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礼·职方氏》

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尔雅·释地》

三百里蛮。——《书·禹贡》

蛮荆来威。——《诗·小雅·采芑》

蛮夷要服。——《国语·周语》

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杜甫《闷》

(3) 又如:蛮声哈剌(南方叽哩呱拉的声音);蛮人(指南方人);蛮布(蛮人所织的布);蛮风(指南方蛮地的风;蛮地的风情习俗,引申为粗野的风俗);蛮烟(南方蛮地的瘴烟)

(4) 对奴婢的贱称 。如:蛮秫秫(对男子的贱称);蛮童(南方的童仆)

形容词

粗野,没开化 。如:蛮法(不讲理的样子);蛮话(横蛮的话);蛮气(粗犷悍勇的风气);蛮性子(脾气粗暴);蛮不讲理(横蛮不讲道理)

副词

〈方〉∶ 很,颇 。如:蛮好;蛮有意思;蛮有趣

英文翻译

barbarians; barbarous, savage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