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fù qīn [fu qin]
繁体 父親
注音 ㄈㄨˋ ㄑ一ㄣ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 fù qin ] :

〈名〉爸爸。

[ fù qīn ] :

fù qīn的又音。义同“父亲fù qīn”。

词语解释

  1. 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

    《法苑珠林》卷四引《长阿含经》:“若彼女人,是彼男子,父亲、母亲,骨肉中表,不应行欲者,树不曲荫,各自散去。”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三折:“可怜俺父亲患病在床。”《红楼梦》第二四回:“我父亲没的时候儿,我又小,不知事体。” 冰心 《最后的安息》:“这一年夏天,她父亲的别墅刚刚盖好,他们便搬到城外来消夏。”

引证解释

⒈ 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

《法苑珠林》卷四引《长阿含经》:“若彼女人,是彼男子,父亲、母亲,骨肉中表,不应行欲者,树不曲荫,各自散去。”
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可怜俺父亲患病在床。”
《红楼梦》第二四回:“我父亲没的时候儿,我又小,不知事体。”
冰心《最后的安息》:“这一年夏天,她父亲的别墅刚刚盖好,他们便搬到城外来消夏。”

父亲的国语词典

称谓。子女称生我的男子。

父亲的网络释义

父亲 (罗中立创作油画作品)

  • 《父亲》是当代画家罗中立于1980年创作完成的大幅画布油画。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父亲造句

年老的父亲老泪纵横地拉着儿子的手嘱咐儿子要努力报效祖国。
我一定要为父亲争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他对李华父亲的高尚情操非常赞赏。
他听了父亲的话,一时目瞪口呆,大气都不敢出。
小明因犯了错误而遭到父亲的训斥。
明天就是父亲的生日,我必须快马加鞭,赶回家去才行。
父亲常常告诫我们言多必失,今天看见小李招来了麻烦,才知老人家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没有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父亲默默无私的奉献,哪里会有这么温暖幸福的家。
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他有些怅然。
听说父亲买回了一台电脑,小明喜出望外。
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他悲痛欲绝。
请不要为你父亲的去世太过于悲哀。
父亲刚从北京回来,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上海开会。
为了父亲的遗产,他们争多要少。
小张挨了打,她父亲到学校去兴师问罪。
父亲死了,他披麻戴孝,以尽哀悼之情。
他父亲说他是个大逆不道之人。
他跪在父亲的坟前哭得呼天抢地。
很晚了,还不见儿子回来,父亲有点坐立不安了。
父亲办事认真负责,经常受到表扬。

汉字详情

fù,fǔ [fu]
部首: 411
笔画: 4
五笔: WQ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CK
四角: 8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诗·大雅》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 眜。——《春秋》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父知之乎?(父:老先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3) 又如:渔父;田父

(4) 通“甫”。开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四十二章》

(5) 又如:教父(教戒的开始)

(6) 天。古人以为天地生万物,故称天为“父”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呼母。——《易·说卦》

动词

(1) 通“捕”( )。捕捉,捉拿

徒以而富(通福)之,父系而伏之。——《管子·侈靡》

(2) 另见

名词

(1)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本义:父亲)

(2) 同本义

(3) 某人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

父,家长举教者。——《说文》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4) 又

见父之执。疏:“父执,谓执友与父同志者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父至尊也。——《仪礼·丧服传》

(5) 又

父子手足也。

父者子之天也。

乾为父。——《易·说卦》

父者,家之隆也。——《荀子·致仕》

孙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世说新语·言语》

(6) 又如:父执(父亲的朋友);父祖(父亲和祖父);父宗(父亲的继承人);父艰(父丧。同父忧);父任(儿子因父亲任官而得官职);父执(父亲的朋友);父族(父亲的亲族);父业(父亲的事业)

(7) 对某一种大事业的创始者的尊称。如:国父;革命之父;氢弹之父;原子能之父

(8) 指万物化生之本

乾为父。——《易·说卦传》

(9) 又如:父天(以天为父);父母国,父国,父母之邦(祖国)

(10) 对和父亲同辈的男性亲属的称呼。如:伯父;叔父;祖父;父老。后亦以称姻亲中的长辈。如:舅父;姨父;岳父

(11) 古代天子、诸侯对同姓长辈的称呼

以速诸父。——《诗·小雅·伐木》

(12) 亦指与雏、崽有直接血缘关系的禽兽中的雄性 。如:父马(雄马)

(13) 上古对官长的称呼。宋时,羌、西夏等少数民族对汉族官长亦尊称“父” 。如:父师(太师。上古三公之一);父舅(古代天子对诸侯的称呼。同姓诸侯称父,异姓的称舅)

动词

(1) 行为像个父亲 。如:父事(把别人当做父亲一般对待)

(2) 另见

英文翻译

father; KangXi radical 88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f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u5 [东莞腔] fu5 [陆丰腔] fu5 [梅县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宝安腔] fu3 [海陆丰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客英字典]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方矩上聲合口三等pyox/piuupĭu
qīn,qìng [qin,qing]
部首: 225
笔画: 9
五笔: US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TD
四角: 00904

详细解释

qīn

形容词

(1) (形声。从见,亲( shēn)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 同本义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3)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4) 亲密。与“疏”相对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6) 准,准确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7)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8) 通“新”。更新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9) 通“辛”。艰苦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名词

(1)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3)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4)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5) 亲密的、可靠的人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6)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副词

(1) 亲自,亲身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动词

(1) 亲近;接近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2)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3)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4) 另见 qìng

qìng

(2) 另见 qīn

英文翻译

relatives, parents; intimate the hazel nut or filbert tree a thorny tree

方言集汇

◎ 粤语:ca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