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脾
词语释义
痛快;快意。
亦作:燥脾胃
词语解释
痛快;快意。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早知今日来忍辱,却悔当初大燥脾。”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修札》:“俺 柳麻子 ,信口胡谈,却也燥脾。”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可笑 老侯 不达时务,硬扯个外路朋友,要走来搭席,未免碍手碍脚,不便燥脾,如何是好。”亦作“ 燥脾胃 ”。《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在下如今且放下哀怒悲离之处不讲,只把极快活燥脾胃的事试説几件。”《说岳全传》第二七回:“你看下边有许多番兵来了,我等……下去杀他一个快活,燥燥脾胃,何如?”
引证解释
⒈ 痛快;快意。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早知今日来忍辱,却悔当初大燥脾。”
清孔尚任《桃花扇·修札》:“俺柳麻子,信口胡谈,却也燥脾。”
清李渔《慎鸾交·目许》:“可笑老侯不达时务,硬扯个外路朋友,要走来搭席,未免碍手碍脚,不便燥脾,如何是好。”
亦作“燥脾胃”。 《石点头·莽书生强图鸳侣》:“在下如今且放下哀怒悲离之处不讲,只把极快活燥脾胃的事试説几件。”
《说岳全传》第二七回:“你看下边有许多番兵来了,我等……下去杀他一个快活,燥燥脾胃,何如?”
燥脾的国语词典
爽快、舒服。《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早知今日来忍辱,却悔当初大燥脾。」《荡寇志.第二回》:「说得好燥脾,我问你,你活了这几岁,吃你白射杀了几个人?」也作「噪脾」。
燥脾的网络释义
燥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2)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燥,干也。——《说文》
火就燥。——《易·文言传》
燥,焦也。——《释名》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3) 又如:燥吻(干燥的嘴唇);燥坼(干燥坼裂);燥劲(干燥强劲);燥刚(干燥刚劲);燥气(干燥之气);燥急(干渴得利害);燥渴(口渴)
(4) 焦急,焦躁
往往燥心污笔。——宋·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5) 又如:燥暴(暴躁;急躁);燥灼(焦急如焚);燥急(焦躁不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u1 cau5 [梅县腔] zau1 [台湾四县腔] zau1 cau5 [宝安腔] zau1 | cau5 [沙头角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zau1 [客英字典] cau5 zau1
◎ 潮州话:c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㛮 | 蘇老 | 心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sĭəu | saux/sa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月(肉);卑声。本义:脾脏。人和脊椎动物的内脏之一,是贮血和产淋巴与抗体的器官,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中医称“五脏”之一)
(2) 同本义
脾,土藏也。——《说文》
脾者,谓之主。——《春秋元命苞》
祭先脾。——《礼记·月令》
(3) 又如:脾土(中医用语,指脾);脾析(牛胃);脾家(脾脏所在之处);脾和(脾性相合,意气相投);脾味(兴趣爱好;脾性,脾气)
(4) 通“髀”。大腿
鸿蒙方将拊脾雀跃而游。——《庄子·在宥》
达于右脾。——《公羊传·桓公四年》
(5) 通“膍”。牛胃
嘉殽脾臄,或歌或咢。——《诗·大雅·行苇》
蠃醢脾析。——《周礼·天官·醢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i2 bi1 [客英字典] bi1 pi2 [海陆丰腔] pi2 bi1 [梅县腔] pi2 bi1 [沙头角腔] pi2 [东莞腔] pi2 [宝安腔] bi1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 潮州话:bi5 p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陴 | 符支 | 並 | 支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bje/bie | bʰ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