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愁

jiāo chóu [ jiao chou]
注音 ㄐ一ㄠ ㄔㄡˊ

词语释义

焦急忧愁。

词语解释

  1. 焦急忧愁。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而空自焦愁,无益於事。” 宋 司马光 《田家》诗:“皇心虽惻隐,蓬户或焦愁。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七:“他们又有他们的焦愁和恐怖,这在事实上是促进了开城的原动力。”

引证解释

⒈ 焦急忧愁。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而空自焦愁,无益於事。”
宋司马光《田家》诗:“皇心虽惻隐,蓬户或焦愁。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
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七:“他们又有他们的焦愁和恐怖,这在事实上是促进了开城的原动力。”

焦愁的网络释义

焦愁

  • 【读音】 jiāo chóu
  • 【意思】 形:焦急忧愁:母亲为他的病昼夜~。
  • 焦愁造句

    上个月,焦愁烦躁的黄艳去咨询心理医生。
    更让夫妇俩悲喜交集的是,老天恩赐让他俩获得三胞胎儿子,因为早产住院,巨额医疗费用让这两个娃娃父母焦愁不堪。
    父亲因妹妹的病而日夜焦愁。
    本该是喜讯,却因炎夏将近,圣女果难以保存,必须即摘即卖,而近百吨的产量又远远超出了市场自然消化的速度,大批的成熟果实滞留在地里让农户们焦愁。
    两周前,李大爷还因为进食困难而焦愁,到多家医院检查后,李大爷被确诊为食管癌。
    打击接踵而至,环卫大爷大妈们的忧虑和焦愁也随之而来。
    然而,浮燥常夺静境,喧嚣总乱心情,纷争带来烦忧,滥斗让人焦愁,攀比往往积郁,妒嫉引火自煎。
    因为不懂得怎样信任自己,我们常常会处于一种担惊受怕和焦愁忧虑的状态,而这实际上也是“膝反应”的一个诱因。
    在不纯熟的手艺里,有挣扎,有焦愁,有慌乱,有冒险,所以“人的成分”特别的浓厚。
    的哥禹红,每天十余小时困坐在狭小的驾驶室内,要为一家老小的三餐奔波,还要为每月如期而至的房贷焦愁。
    就在阿芳兴高采烈时,大范却一脸焦愁。
    蔡强国面对老李那焦愁的面孔说,秋后是鲜辣椒供应淡季,售价高,销得快,经济效益好。
    重庆晚报记者还发现他不苟言笑,面容毫不掩饰地展示着内心的焦愁。
    事实上,愤怒、焦愁、忧虑的情绪对肝脏的影响不可小觑。
    而我猜想刘衎衎合该为此事高兴,但她只是面露焦愁臬兀,我想问他“怎么了”。
    刘东在听完朋友的话后,一下又陷入了焦愁状态。
    记者在现场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焦愁味,沿街的商铺受灾严重,天花板不停滴水,地面也积着水,商家不顾危险,纷纷抢救货物。

    汉字详情

    jiāo [jiao]
    部首: 403
    笔画: 12
    五笔: WY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OGF
    四角: 20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 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2) 同本义

    焦,火所伤也。——《说文》

    焦,火烧黑也。——《玉篇》

    濡灸之举焦。——《礼记·内则》

    凡气因火变则为焦。——《素问》

    (3) 又如:焦盆(焦杯。焚纸的火池);焦鎚(一种烤熟的饼食);焦尾(焦桐,焦尾瑟。东汉蔡邕用一端有焦痕的桐木所制的琴。后多指名贵的琴);焦霹雳(能对人畜、植物或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的霹雷)

    (4) 干枯;枯焦

    五谷焦死。——《墨子·非攻下》

    (5) 又如:焦芽(枯焦的幼芽);焦死(枯死);焦瘦(枯瘦)

    (6) 叫喊,吵闹

    梅香嗏省闹,小姐哎你休焦

    形容词

    (1) 着急

    假如你焦他没有房屋,何不替他娶上一个孙媳妇。——《儒林外史》

    (2) 又如:焦劳(焦躁不安);焦躁(着急而烦躁);焦闷(焦躁烦闷);

    (3) 干燥

    少洎之则焦而不熟。——《吕氏春秋·应言》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烧焦的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酥,脆 。如:麻花炸得真焦

    名词

    (1) 物体烧焦所产生的气味

    焦,臭也。——《广雅》

    其臭焦。——《礼记·月令》

    (2) 如:焦苦、焦味(物体烧焦发出的气味)

    (3) 焦炭 。如:煤焦;炼焦;结焦;焦比;焦炉

    (4) ∶人体内水谷道路、气所始终的部位 。如:三焦;下焦

    (5) 焦点 。如:焦距

    (6) 三焦 。如:焦原

    (7) 焦耳的简称 ——符号J

    (8) 古国名 。姬姓,在今河南陕县南,春秋时灭亡

    英文翻译

    burned, scorched; anxious, vexed

    方言集汇

    ◎ 粤语:ziu1
    ◎ 客家话:[陆丰腔] ziau1 [东莞腔] ziau1 [海陆丰腔] ziau1 [客英字典] ziau1 [台湾四县腔] ziau1 zeu1 [梅县腔] ziau1 [沙头角腔] ziau1 [客语拼音字汇] jiau1 zeu1 [宝安腔] z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消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cieu/zieutsĭɛu
    chóu [chou]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TONU
    五行:
    吉凶:
    仓颉: HFP
    四角: 2933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2) 同本义

    愁,忧也。——《说文》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礼记·哀公问》

    见善愀然。——《荀子·脩身》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辛弃疾《菩萨蛮》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3) 又如:不愁吃,不愁穿;愁坐(含忧默坐);愁思(忧愁的心绪);愁绝(忧愁到极点);愁怀勃勃(心中有万端愁绪;非常忧戚);愁海(比喻愁深)

    (4) 使受苦

    伤形费神,愁力劳意。——《墨子》

    (5) 怨尤;怨恨 。如:愁恨(忧怨)

    形容词

    (1) 凄惨,惨淡 。如:愁红(憔悴的残花。用以比喻女子的愁容);愁戚戚(愁切切,愁凄凄。凄惨愁苦的样子)

    (2) 悲哀;哀伤 。如:愁痛(悲痛);愁悲(悲愁;悲哀愁苦);愁郁郁(忧伤的样子)

    英文翻译

    anxiety; to worry about, be anx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s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eu2 [海陆丰腔] seu2 [客英字典] seu2 cau2 [陆丰腔] seu3 [梅县腔] seu2 [宝安腔] siu2 [台湾四县腔] seu2 [沙头角腔] sieu2 [东莞腔] s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士尤平聲開口三等dʒʰĭəuzriu/dr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