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烘
注音
ㄅㄟˋ ㄏㄨㄥ
词语释义
烘烤。制茶的一道工序。
词语解释
烘烤。制茶的一道工序。
吴晨笳 《姐妹》:“接连三四个晚上,我在炒茶房里没有看到 琴荷 ,她在里边房里做熟手的焙烘工作。”
引证解释
⒈ 烘烤。制茶的一道工序。
引吴晨笳《姐妹》:“接连三四个晚上,我在炒茶房里没有看到琴荷,她在里边房里做熟手的焙烘工作。”
焙烘的网络释义
焙烘
焙烘造句
焙烘后织物的透气性均比焙烘前有所增加。
具体讨论了组成连续染色机的单元设备,如轧液轧辊、给液、预烘、焙烘,以及固色还原蒸箱等,与边中色差的关系。
介绍了不含甲醛,无需焙烘,采用预交联技术制备的环保型涂料染色粘合剂。
对交联剂在汽蒸或焙烘条件下,应用于真丝织物整理的结果进行了探讨,对整理剂与织物之间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讨论。
文章研究了影响抗起毛起球效果的因素,同时还对降低凝胶焙烘温度的方法进行了筛选和研究。
文章给出了印花浆料的配方,指出了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要点及难点,如染色后处理、印花浆料的配制、花型的选择、焙烘、缩呢及蒸呢等。
合成方法分别采用了焙烘法和水介质中合成。结果表明,水介质中合成的含葡萄糖基水溶性硫化黑溶解度好于焙烘法。
对柠檬酸、壳聚糖及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等进行了单因素分析,确定了防皱整理的最佳工艺。
柠檬酸在焙烘过程中形成酯键的数量与织物的防皱性能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柠檬酸脱水生成不饱和产物与织物的泛黄之间也有显著的相关性。
含氟化合物从溶液中整理到织物上,经过干燥、焙烘后可以获得充分的拒水、拒油的效果。
等离子体处理后再经焙烘,可进一步减少棉织物上游离甲醛含量,提高折皱回复角。
本文采用粘度法测出了苎麻纤维的粘均分子量,分析探讨了不同整理液浓度、焙烘温度与纤维分子量之间的关系。
改变整理剂浓度、交联剂浓度和焙烘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优选工艺条件进行实验放样和生产试验。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微火烘烤
夜火焙茶香。——白居易《题施山人野居》
(2) 又如:焙炙(烘烤);焙火(焙烘的火力);焙茶(烘制茶叶);焙烘(烘烤)
英文翻译
dry over slow fire; bake; roast
方言集汇
◎ 粤语:bu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i6 [宝安腔] poi3 [台湾四县腔] poi5 [客语拼音字汇] poi4 [东莞腔] poi3 [客英字典] po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i6 [宝安腔] poi3 [台湾四县腔] poi5 [客语拼音字汇] poi4 [东莞腔] poi3 [客英字典] p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佩 | 蒲昧 | 並 | 灰 | 去聲 | 隊 | 合口一等 | 蟹 | 灰 | bʰuɒi | buaih/buoy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2) 同本义
烘,燎也。——《尔雅·释言》
卬烘于歁。——《诗·小雅·白华》
(3) 又如:烘眼(角膜炎之类的眼病,俗称“红眼”);烘焰(光焰);烘腾腾(火旺盛貌)
(4) 烤干;烤热 。如:烘火(烤火,向火取暖);烘咖啡豆;烘衣服;烘鸡
(5) 衬托;渲染 。如:烘晕(烘托)
(6) 映照 。如:烘明(通明);烘霁(霁光映照);烘晴(阳光映照晴空);烘影(映照成影)
(7) 用同“哄”。人同时发出声音 。如:烘堂(众人同时大笑);烘然(喧闹貌)
英文翻译
bake, roast; dry by fire
方言集汇
◎ 粤语:hong3 hung1 hung4
◎ 客家话:[宝安腔] fung1 fung2 | fung3 [海陆丰腔] fung6 fung2 [梅县腔]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5 fung2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东莞腔] kung1 [客英字典] fung2
◎ 客家话:[宝安腔] fung1 fung2 | fung3 [海陆丰腔] fung6 fung2 [梅县腔]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5 fung2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东莞腔] kung1 [客英字典] f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洪 | 戸公 | 匣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ghung/hung | ɣu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