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蚀

zāi shí [ zai shi]
繁体 災蝕
注音 ㄗㄞ ㄕˊ

词语释义

1.指日月亏蚀之灾异。

词语解释

  1. 指日月亏蚀之灾异。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道有屈於灾蚀,功无谢於如仁。” 唐 杨发 《太阳合朔不亏赋》:“声教既胎乎下土,灾蚀固消於上玄。”

引证解释

⒈ 指日月亏蚀之灾异。

南朝宋谢灵运《撰征赋》:“道有屈於灾蚀,功无谢於如仁。”
唐杨发《太阳合朔不亏赋》:“声教既胎乎下土,灾蚀固消於上玄。”

灾蚀的网络释义

灾蚀

  • 灾蚀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āi shí,是指日月亏蚀之灾异。
  • 汉字详情

    zāi [zai]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POU
    五行:
    仓颉: JF
    四角: 30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动词

    (1) 伤害,使受灾害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英文翻译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方言集汇

    ◎ 粤语:z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i1 [东莞腔] zai1 [台湾四县腔] zai1 [客英字典] zai1 [宝安腔] zai1
    ◎ 潮州话:z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祖才平聲開口一等cai/zoitsɒi
    shí [shi]
    部首: 603
    笔画: 9
    五笔: QNJY
    五行:
    仓颉: NVLMI
    四角: 2573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虫,从食,从人,食亦声。本义:虫等蛀伤物)

    (2) 同本义

    蝕,败创也。——《说文》。字亦作蚀。

    精铜不蠹蚀。——梅尧臣《刘原甫古钱劝酒》

    凡物侵蠹皆曰蚀。——《古今韵会举要》

    (3) 又如:蚀败(蛀蚀败坏);蚀啮(咬啮损坏)。又如:蚀损(由逐渐侵蚀而形成的损坏);蚀剥(剥落)

    (4) 损失;亏耗 。如:蚀本;蚀耗;蚀昴(后因以指精诚感天而出现的天象)

    (5) 日月食

    日月薄蚀。——《史记·天官书》

    其月有薄蚀。——《吕氏春秋·明理》

    (6) 又如:蚀既(日月蚀尽。也称“全蚀”);蚀亏(犹亏蚀)

    英文翻译

    nibble away; erode; eclip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6
    ◎ 潮州话:sih8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