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灾潦”。水灾。
《后汉书·顺帝纪》:“连年灾潦, 冀 部尤甚。”《宋史·贾易传》:“ 苏軾 守 杭 ,诉 浙 西灾潦甚苦。”参见“ 灾涝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灾潦”。水灾。参见“灾涝”。
引《后汉书·顺帝纪》:“连年灾潦, 冀部尤甚。”
《宋史·贾易传》:“苏軾守杭,诉浙西灾潦甚苦。”
灾潦的网络释义
灾潦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动词
(1) 伤害,使受灾害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i1 [东莞腔] zai1 [台湾四县腔] zai1 [客英字典] zai1 [宝安腔] zai1
◎ 潮州话:za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烖 | 祖才 | 精 | 咍 | 平聲 | 灰 | 開口一等 | 咍 | 蟹 | cai/zoi | tsɒi |
详细解释
láo
名词
(1) 水名。即“涝水” 。在今陕西省户县境,北入渭河
(2) 另见
lǎo
形容词
(1) 雨水盛大的样子
水潦降,不献鱼鳖。——《礼记》
(2) 又如:潦浸(指大雨泛滥成灾);潦潦(雨大水流的样子);潦雨(大雨);潦水(雨后的积水)
名词
(1) 雨后积水
潦水尽而寒潭清。——唐· 王勃《滕王阁序》
秋深潦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另见
lào
动词
(1) 同“涝”。水淹没;雨多
潦,雨水大皃。——《说文》
禹之时,十年九潦,——《庄子·秋水》
(2) 又如:潦旱(谓水涝与干旱);潦灾(水灾);潦岁(水涝之年)
(3) 另见
liáo
名词
(1) 水名
(2) 今辽宁省的辽河
(3) 江西省修水的支流南潦河、北潦河
(4) 河南省白河的支流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au2 lau2 lo3 [梅县腔] lau5 [台湾四县腔] liau2 lau2 lo3 [客语拼音字汇] lau2 liau2 lo2 [宝安腔] liau2 [客英字典] liau2
◎ 潮州话:lao2(láu) lao3(làu) lo2(ló)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老 | 盧晧 | 來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laux/lav | lɑ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