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殃

zāi yāng [ zai yang]
繁体 災殃
注音 ㄗㄞ 一ㄤ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灾殃 zāiyāng

(1) 灾难;祸殃

遭灾殃
disaster

词语解释

  1. 亦作“灾殃”。灾难;祸殃。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复》:“凶忧灾殃,日益明章。”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蛮夷不敢欺,四海无灾殃。”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养马》:“意外的灾殃怎逃?眼前的辛苦皆由命。败与成,天心尚未明。还须忍耐。暂受凄凉境。” 李大钊 《平民主义·平民主义与国际运动》:“一方的幸运,即是他方的灾殃。”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灾殃”。灾难;祸殃。

汉焦赣《易林·需之复》:“凶忧灾殃,日益明章。”
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蛮夷不敢欺,四海无灾殃。”
明梁辰鱼《浣纱记·养马》:“意外的灾殃怎逃?眼前的辛苦皆由命。败与成,天心尚未明。还须忍耐。暂受凄凉境。”
李大钊《平民主义·平民主义与国际运动》:“一方的幸运,即是他方的灾殃。”

灾殃的国语词典

灾祸、灾害。

灾殃的网络释义

灾殃

  • 灾殃,汉语词汇。
  • 拼音:zāi yāng
  • 释义:灾难;祸殃;。
  • 灾殃造句

    这个地方很少受灾殃,看来很适合人类生存。
    肉在他们牙齿之间,尚未嚼烂,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他们发作,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了他们。
    看见了吗?这些毒蛇猛兽都是灾殃招来的伥鬼,他们都是来保护灾殃的。
    金星居此宫疾厄金临本是良,英雄气慨少灾殃,若叫火孛来交会,骨折根伤不可当。
    你背弃先祖誓言,又与聂风里应外合,害死我儿子,我不过对你姥姥略施薄惩罢了。你立刻将无双阴阳剑交出来,令聂风上前受死,否则我不只将杀了你姥姥,无双城的民众也将同受灾殃。
    绝死逢生多危险,投机浮沈受灾殃,处事细虑保安然,若无终生孤独人。
    因耶和华的忿怒,必无人居住,要全然荒凉。凡经过巴比伦的要受惊骇,又因她所遭的灾殃嗤笑。
    假若我能知幽玄,我必多谋福利,不遭灾殃了。我只是一个警告者和对信道的民众的报喜者。
    今世弱肉强者食,来世我弱他必强。借肉还肉故应尔,刀兵惨劫尤可伤。冤冤相报何时了,皆因口腹生灾殃。
    因为这一次我要叫一切的灾殃临到你和你臣仆并你百姓的身上,叫你知道在普天下没有像我的。
    底但的居民哪,要转身逃跑,住在深密处。因为我向以扫追讨的时候,必使灾殃临到他。
    嫉妒是一种恨。此种恨是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殃感到快乐。
    从前在旷野用各样灾殃击打埃及人的,就是这些神。
    我击杀埃及地头生的时候,灾殃必不临到你们身上灭你们。
    人被大灾热一烤,就亵渎那有权柄掌管这些灾殃的上帝之名,并不悔改而将荣耀献与上帝。
    又必将没有写在这律法书上的各样疾病,灾殃降在你身上,直到你灭亡。
    所以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她又要被火烧尽了。因为审判她的主神大有能力。
    由于雹灾、因这灾殃极大、人就亵渎上帝。
    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我的民哪,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免得与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灾殃。
    灾殃之火是一种绿色的火焰,据说在幽冥界的火盆中一直燃烧。

    汉字详情

    zāi [zai]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POU
    五行:
    仓颉: JF
    四角: 30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动词

    (1) 伤害,使受灾害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英文翻译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方言集汇

    ◎ 粤语:z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i1 [东莞腔] zai1 [台湾四县腔] zai1 [客英字典] zai1 [宝安腔] zai1
    ◎ 潮州话:z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祖才平聲開口一等cai/zoitsɒi
    yāng [yang]
    部首: 406
    笔画: 9
    五笔: GQMD
    五行:
    仓颉: MNLBK
    四角: 152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歺( è),央声。歺,剔肉后残剩的骨头。多与死亡、灾祸有关。本义:祸害,灾难) 同本义

    殃,咎也。——《说文》

    殃,败也。——《广雅》

    殃,禍也。——《释言》

    众以为殃。——《礼记·礼运》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易·坤》

    伍子逢殃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殃煞(骂人话。祸害;灾星祸祟);殃榜(丧亡榜书);殃人货(骂人话。给人带来灾祸的东西);殃咎(灾祸);殃毒(祸害);殃祸(灾祸);殃孽(奸邪);遭殃;灾殃

    动词

    (1) 使受祸害败坏;为害

    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孟子·告子下》

    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国语》

    (2) 又如:殃流妻女(灾祸波及妻子女儿身上);殃及(连累;请求);殃及池鱼(比喻无端受祸);殃民(使百姓受祸害)

    英文翻译

    misfortune, disaster, calamity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yong1 [台湾四县腔] jong1 [东莞腔] jong1 [宝安腔] jong1 [梅县腔] jong1 [海陆丰腔] rong1 [客英字典] jong1 [陆丰腔] j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aŋqiang/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