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屯

zāi tún [ zai tun]
繁体 災屯
注音 ㄗㄞ ㄊㄨㄣˊ

词语释义

1.亦作"灾迍"。 2.灾难;祸患。

词语解释

  1. 亦作“ 灾迍 ”。灾难;祸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晋 氏多难,灾屯流移。”《旧唐书·僖宗纪》:“国步犹艰,羣生寡遂;灾迍荐起,寇孽仍臻。” 宋 苏轼 《谢除龙图阁学士表》之二:“流离若此,穷薄可知……故求闲散,以避灾迍。”《西游记》第十一回:“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灾迍”。灾难;祸患。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晋氏多难,灾屯流移。”
《旧唐书·僖宗纪》:“国步犹艰,羣生寡遂;灾迍荐起,寇孽仍臻。”
宋苏轼《谢除龙图阁学士表》之二:“流离若此,穷薄可知……故求闲散,以避灾迍。”
《西游记》第十一回:“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

灾屯的网络释义

灾屯

  • 灾屯是汉语词汇,拼音为zāi tún,解释为灾难,祸患。
  • 汉字详情

    zāi [zai]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POU
    五行:
    仓颉: JF
    四角: 30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动词

    (1) 伤害,使受灾害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英文翻译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方言集汇

    ◎ 粤语:z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i1 [东莞腔] zai1 [台湾四县腔] zai1 [客英字典] zai1 [宝安腔] zai1
    ◎ 潮州话:z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祖才平聲開口一等cai/zoitsɒi
    tún,zhūn [tun,zhun]
    部首: 302
    笔画: 4
    五笔: GB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PU
    四角: 50717

    详细解释

    tún

    动词

    (1) (会意。从屮贯一。屮( chè),草。一,土地。象草木初生的艰难。①( zhūn)本义:艰难。②引申义:聚集)

    (2) 聚集

    屯,聚也。——《广雅·释诂三》

    胜广皆为屯长。——《汉书·陈胜传》。 师古曰:“人所聚曰屯。”

    火与日,吾屯也。——《庄子·寓言》

    屯骑罗而星布。——张衡《思玄赋》

    (3) 又如:屯聚(会合,聚集);屯屯(聚集);屯合(聚集);屯行(集中行进);屯萃(聚集);屯结(聚集;集结);屯塞(聚拢堵塞);屯师(集结军队);屯居(聚居)

    (4) 戍守,驻扎

    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屯新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屯封(屯守之地);屯堡(军队戍守的保垒);屯卫(派兵驻守护卫);屯籍(登载屯兵的名册);屯夫(守卒);屯列(布防,屯驻);屯次(驻扎);屯防(驻兵防御);屯住(屯驻。驻守);屯泊(驻扎)

    (6) 屯田 。如:屯政(有关屯田的事务);屯丁(屯田之人);屯田客(募来屯田的农民);屯弁,屯衙(管理屯田的小吏);屯收(屯田的收益);屯利(屯田之利);屯官(掌管屯田事务的官)

    (7) 积聚。聚集储存起来

    蜂屯蚁杂,不可爬搜。——唐· 韩愈《送郑尚书序》

    (8) 又如:屯积(积聚财货);屯粮;屯积居奇(把奇货储存起来,待机高价出售);屯云(积聚的云气)

    (9) 阻塞 。如:屯门;屯路;屯咽(阻塞);屯街塞巷

    名词

    (1) 屯子,村庄 。如:屯落(村庄;村落)

    (2) 兵营

    请以令发师置屯籍农。——《管子》

    (3) 小山

    生于陵屯。——《庄子·至乐》

    (4) 河港靠船之处

    有七十二道深河港屯。——《黄花峪》

    (5) ∶年 ,由十八个月、每月二十天构成的三百六十天的周期,并且用作再加五天的三百六十五天的马雅历长年的基础

    zhūn

    形容词

    (1) 艰难;困顿

    屯,难也。象草木之初生。屯然而难。从屮,贯一尾曲。一,地也。指事。——《说文》

    屯者,物之始生也。——《易·序卦》

    屯见而不失其居。——《易·杂卦》

    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易》

    见僧心暂静,从俗事多屯。——唐· 项斯《落第后归觐喜逢僧再阳》

    (2) 又如:屯穷(困顿贫穷);屯邅(困顿不得志);屯蹇(艰难困苦,不顺利);屯謇(艰难,不顺利);屯蹶(艰难困顿)

    (3) 迟钝 。如:屯钝(迟钝,笨拙);屯闵(迟钝愚鲁)

    动词

    (1) 吝惜

    屯其膏。——《易·屯》

    (2) 又如:屯膏(吝于对下广施德泽)

    (3) 另见 tún

    英文翻译

    village, hamlet; camp; st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tyun4 zeo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un2 [海陆丰腔] tun2 zhun1 [梅县腔] tun2 [宝安腔] zun1 | tun2 [台湾四县腔] tun2 zun1 [东莞腔] tun2 [客语拼音字汇] tun2 zun1
    ◎ 潮州话:tung5(thûng) dung1(tung) sung5(sû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八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綸平聲合口三等ţĭuĕntryn/t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