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炷

jiǔ zhù [ jiu zhu]
注音 ㄐ一ㄡˇ ㄓㄨˋ

词语释义

灸疗用的艾绒,作柱状,故称。

词语解释

  1. 灸疗用的艾绒,作柱状,故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艾》:“其茎乾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

引证解释

⒈ 灸疗用的艾绒,作柱状,故称。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艾》:“其茎乾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

灸炷的网络释义

灸炷

  • 条目:灸炷
  • 灸疗用的艾绒,作柱状,故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艾》:“其茎乾之,染麻油引火点灸炷,滋润灸疮,至愈不疼。”
  • 汉字详情

    jiǔ [jiu]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QY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OF
    四角: 278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久声。本义:用艾火烧灼。中医的一种疗法)

    (2) 同本义

    灸,灼也。——《说文》

    所谓不病而灸,无忧而自默。——向秀《难养生论》

    (3) 又如:灸刺(艾灸和针刺);灸客(接受灸疗的病人);灸眉(用艾炷烧灼眉头以治狂疾);灸师(以灸术治病的医师)

    (4) 烧灼 。如:灸灼(烧灼);灸发(烧灼头发)

    (5) 拄,支撑

    灸诸墙,以眡其桡之均也。——《周礼》

    (6) 堵塞

    英文翻译

    cauterize with moxa; moxibus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iu3 gui3 [客语拼音字汇] giu4 [宝安腔] giu5 [客英字典] giu5 [海陆丰腔] giu3 gui3 [东莞腔] giu5 [梅县腔] gi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舉有上聲開口三等kiux/kiovkĭəu
    zhù [zhu]
    部首: 414
    笔画: 9
    五笔: O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FYG
    四角: 908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火,主声。本作“主”。本义:灯蕊)

    (2) 同本义

    尝夜宿民家,遇灯炷尽,主人将续之,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新唐书》

    (3) 烛;灯;灯笼

    其母梦神官持炷送一儿至,曰:“善视之,防七十二难也。”——《郭新楷传》

    (4) 可燃的柱状物 。如:艾炷

    动词

    (1) 点燃

    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沉。——陆游《夏日杂题》

    (2) 又如:炷香(烧香;燃香。口语指一枝香的略称)

    量词

    用于点着的香。如:一炷香

    英文翻译

    candle wick, lamp wick; stick of incense

    方言集汇

    ◎ 粤语:zy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1 [客英字典] zhu5 [台湾四县腔] zu5 [客语拼音字汇] zu4 [宝安腔] zu5 [梅县腔] zhu5 [海陆丰腔] zh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之庾上聲合口三等tɕĭucjyox/tj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