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婢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女厨工。
宋 周必大 《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坐间成四韵》:“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十:“向以为米盐凌杂,鸡豚詬誶,特老媪灶婢之所用心,及泛览于今之士大夫,乃莫不然。”
引证解释
⒈ 女厨工。
引宋周必大《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曾赋此坐间成四韵》:“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清谭嗣同《仁学》二十:“向以为米盐凌杂,鸡豚詬誶,特老媪灶婢之所用心,及泛览于今之士大夫,乃莫不然。”
灶婢的网络释义
灶婢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
)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2) 同本义
灶,炊穴也。——《说文》
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白虎通·五祀》
灶烟阳。——《汉书·五行志》
灶者,老妇之祭也。——《礼记·郊特牲》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灶床脚(紧靠炉灶旁边的地面);锅灶;行军灶;灶妄(掌炉煮饭的婢女);灶下养(厨役。古代对厨师的贱称);灶燎(上灶头烧火)
(4) 烧炼或锻造的设备 。如:灶地(设灶制盐的地方);灶税(古代制盐人家所交纳的税)
(5) 灶神
夏为太阳,其气长养,祀之于灶。——蔡邕《独断》
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鲁迅《彷徨·祝福》
(6) 又如:灶王(也称“灶王爷”。灶神的俗称);灶公(灶神的俗称。相传灶神上天奏事直言不讳,因喻正直的人);灶马(木刻印刷在纸上的灶神像;灶神的坐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竈 | 則到 | 精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cauh/zaw | tsɑ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女,卑声。本义:旧社会里被迫受剥削阶级役使的女子)
(2) 古代罪人的眷属没入宫为婢,后通称受役使的女子
婢,女之卑者也。——《说文》
使婢子侍执巾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注:“婢子,妇人之卑称也。”
使吾二婢子夹我。——《礼记·檀弓》。注:“妾也。”
父母有婢子。——《礼记·内则》。注:“所通贱人之子。”
先大母婢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为婢仆所惑。——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婢婿(与婢女私通的人);婢妾(妾与使女)
(4) 古代妇女的谦称
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礼记·曲礼》。注:“婢之言卑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i1 bi1 [台湾四县腔] bi1 pi5 [客语拼音字汇] pi1 [海陆丰腔] bi1 pi6 [客英字典] bi3 pi5 [东莞腔] pi3 [宝安腔] bi1 [陆丰腔] bi1
◎ 潮州话:b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婢 | 便婢 | 並 | 支A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bjex/biee | bʰ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