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沫涸辙

rú mò hé zhé [ru mo he zhe]
注音 ㄖㄨˊ ㄇㄛˋ ㄏㄜˊ ㄓㄜ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成语用法

濡沫涸辙作定语;指互相帮助。

汉字详情

[ru]
部首: 331
笔画: 17
五笔: IFD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EMBB
四角: 31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水名

濡,濡水,出 涿郡故安,东入 涞。——《说文》

(2) 在河北省

(3) 尿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4) 通“儒”。儒士,学者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5) 假借为“堧”。空地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英文翻译

immerse, moisten; wet, damp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nyun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ri2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si1 ji2 [梅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yi2 yi2 [客英字典] si1
◎ 潮州话:而污5(如) 思污1(须),ru5(zû) s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朱平聲合口三等nʑĭunjyo/ru
[mo]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GSY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DJ
四角: 35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末声。本义:沫水)

(2) 同本义

沫,沫水也。出 蜀西徼外东南入 江。——《说文》

(3) 古水名,即今四川省大渡河

(4) 泡沫,沫子

瀑下一曰沫也。——《说文》

沫流赭。——《汉书·礼乐志》。注:“言汗流沫出也。”

(5) 又如:沫血(水面上的泡沫像血一样);沫雨(骤雨成潦,上浮泡沫);沫流(冒着泡沫的水流。指激流;流派)

(6) 唾沫

余干骨之沫为斯弥。——《庄子·主乐》。李注:“口中汁也。”

动词

通“末”。竭,终止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沫。——《楚辞·离骚》

英文翻译

froth, foam, bubbles, suds

方言集汇

◎ 粤语:mut3
◎ 客家话:[宝安腔] mat8 [梅县腔] mat8 [海陆丰腔] mat8 [东莞腔] mat7 [台湾四县腔] mat8 [客英字典] mat8 [客语拼音字汇] mad6
◎ 潮州话:bhu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三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撥入聲合口一等muɑtmuat
[he]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LDG
五行:
仓颉: EWJR
四角: 361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固声。本义:失去水而干枯)

(2) 同本义

涸,竭也。——《尔雅·释诂》

仲秋之月…水始涸。——《礼记·月令》

商涸旱。——《吕氏春秋·慎大》。注:“涸,枯也。”

兀若枯木,豁若涸流。——陆机《文赋》

(3) 又如:涸辙(鱼在干涸的车辙中。比喻处于困境之中,急待救援);涸泽(干涸的沼泽;抽干沼泽的水);涸流(枯竭的水流);涸溜(干枯的小水流)

(4) 竭;尽

措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管子·牧民》

(5) 又如:涸思干虑(犹言绞尽脑汁)

英文翻译

dried up; exhausted, tired; dry

方言集汇

◎ 粤语:k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k7 kok8 [梅县腔] hok7 kok7 [沙头角腔] kok7 [客语拼音字汇] hog5 kog5 [台湾四县腔] kok7 kok8 [宝安腔] kok7 [客英字典] kok7
◎ 潮州话:何安4(喝) 戈窝2(可),hag4(hak) ko2(khó)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下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ghak/hakɣɑk
zhé [zhe]
部首: 405
笔画: 16
五笔: LYC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QYBK
四角: 485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徹( 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2) 同本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3) 车子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去相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又如:辙印(车子行驶的痕迹);辙迹(车子行驶的痕迹)

(5) 道路

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宋· 胡铨《好事近》

(6) 又如:辙轨(轨道)

(7) 途径;门路;路数,路子

总会旧辙,创立新意。——隋· 潘徽《韵纂序》

(8) 又如:没辙(没有办法)

(9) 比喻错误或教训 。如:前辙(前人的教训)

(10) 歌词、戏曲、杂曲等所押用的韵摄 。如:合辙(押韵);十三辙

英文翻译

wagon ruts, wheel tracks

方言集汇

◎ 粤语:cit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