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感

jī gǎn [ ji gan]
注音 ㄐ一 ㄍㄢˇ

词语释义

激动,感慨。

词语解释

  1. 激动,感慨。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 三国 魏 曹植 《平原公主诔》:“人谁不殁,怜尔尚微。阿保激感,上圣伤悲。”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七:“而建了不世之功,退老闲居的 惠灵吞 ,日暮出游,驱车到此战争旧地,他也有一番激感!”

引证解释

⒈ 激动,感慨。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
三国魏曹植《平原公主诔》:“人谁不殁,怜尔尚微。阿保激感,上圣伤悲。”
冰心《寄小读者》二七:“而建了不世之功,退老闲居的惠灵吞,日暮出游,驱车到此战争旧地,他也有一番激感!”

激感的网络释义

激感

  • 激感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jī gǎn,指激动、感慨。
  • 激感造句

    地下通道弯弯扭扭,矿车在惯性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那刺激感,绝对比做云霄飞车还要的惊险。
    因魂魄在有意识的情况下,首次受天煞地冲之激感受之极,故而有寻觅被保护的意愿,故而有“头七返魂”。
    哈哈哈!太有刺激感了!!“你是做什么的?”。
    ,有时候表面和实际的巨大反差是很具有视觉冲激感的,而这个转换的润滑剂通常由一群挺身而出的“英雄”。
    依然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人类会在这种疼痛感中发现愉悦,罗津博士认为这是一种刺激感,和坐过山车时获取的乐趣相类似。
    赵云梦依依不舍的把熊猫娃娃寄存在游乐园管理处,马上又跑去排队,准备体验下‘云霄飞车’的极速刺激感。
    高山,立地顶天;流水,明明朗朗。为人,坦坦荡荡;处事,胸怀宽广。少些私心私欲,多些感激感恩。淡定从容,步步为营。人间正道沧桑,积极乐观向上!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学会感激感激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学会感激感激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学会感激感激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例如,戒烟贴片对你的副作用最小,但是它不是口香糖一样具备尼古丁式的瞬间刺激感。
    激感,尤其是这个男人还是自己心仪的对象的时候………
    感激感谢你给我的关怀,把我宠坏,宠得我不知不觉飞起来,才知道冥冥之中有安排。这个万圣节,让我带你一起飞上天好吗?别怕,有我在你不会掉下来的!
    现实主义,简洁精练,刺激感官,充满美感和魔力。
    响尾蛇位于鼻子上的中空骨腔被称为颊窝器官,内含热敏感的极度薄膜,是与大脑相连的刺激感受器。
    看样子,我好像无法对胜利执著。也许我只是想享受诱使对方发挥极限的那种刺激感吧。不二周助。
    我点点头,感激的朝他看一眼,但是我见到他抖了一抖,顿时感激感全无。
    打斗讲究的就是个紧张感刺激感。

    汉字详情

    [ji]
    部首: 331
    笔画: 16
    五笔: IRY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HSK
    四角: 381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2) 同本义

    激,水碍袤疾波也。——《说文》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势》

    泉水激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激激(急流声;水势湍急的样子);激浪(怒涛);激射(喷射,冲击)

    (4) 鼓动人心,使有所感发

    激而发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激于义而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激烦(麻烦);激作(振奋激励);激拔(激励提拔);激奖(激励劝勉);激聒(嘟囔);激激聒聒(嘟嘟囔囔)

    (6) 抑制 。如:激贪(抑制贪婪);激贪厉俗(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7) 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 。如:他被雨水激着了

    (8) 快速变冷 。如:把西瓜放在冷水里激一激

    形容词

    (1) 迅疾;猛烈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史记·游侠列传》

    (2) 又如:激水(湍急的水流);激矢(急飞的箭);激合(迅速集合);激迫(急迫);激辞(激烈的言辞)

    (3) 高亢;激昂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激卬(振奋昂扬);激楚(声音高亢凄凉;又为古代歌曲名);激抗(高亢);激壮(激昂雄壮);激宕(激越跌荡)

    英文翻译

    arouse, excite, incite; quickly

    方言集汇

    ◎ 粤语:gik1
    ◎ 客家话:[宝安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giep8 [梅县腔] git7 [海陆丰腔] git7 giep8 [东莞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ab6 gid5 gieb6 [客英字典] g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四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弔去聲開口四等keuh/kewkieu
    gǎn [gan]
    部首: 440
    笔画: 13
    五笔: DGK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RP
    四角: 5333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咸声。本义:感动)

    (2) 同本义。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激动

    感,动人心也。——《说文》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系辞》。虞注:“动也。”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

    (3) 又如:感格(感动,感化);感咽(受感动而悲伤,泣不成声);感涕(感动而涕泪俱下);感慕(感动而思慕);感悦(感动悦服);感人肺腑(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感天动地(感动天地);感哽(感动得泣不成声)

    (4) 感应,影响

    (5) 又如:感制(感应制约);感会(感应会合);感验(应验);感变(感应变动)

    (6) 感触;触动感慨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易·成》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又如:感目(触目);感事(受外界事物的触动);感逆(触犯,冒犯);感悔(受到触动而悔改)

    (8) 感谢;感激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韩愈《赠张籍》

    远辱专人惠书,辅以药物,极济所乏,衰疾有赖矣,感刻,感刻。——宋· 苏轼《与张元明书》

    (9) 又如:感刻(深深感激);感荷(感谢,感佩);感篆(感激而铭记在心);感仰(感戴敬仰);感喜(感激喜悦);感颂(感激颂扬)

    (10) 感慨,感伤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 杜甫《春望》

    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11) 又如:感忾(感叹。同“感慨”);感切(伤感凄切);感时(感慨时事的变迁或时势的变化);感悼(感伤哀悼,伤感);感恻(感伤悲痛)

    (12) 思念

    感物众而思深。——何晏《景福殿赋》。注:“犹思也。”

    (13) 又如:感思(思念);感逝(感念往昔);感逝山阳(表示对亡友的哀念)

    (14) 感染,感受。多用于疾病

    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了些风寒。——《红楼梦》

    (15) 又如:感风(谓中风;宋代太学诸生请假外宿,例以“感风”为辞);感疾(染病);感通(有感于此而通于彼)

    (16) 迷惑

    使人不能执一者,物感之也。——《吕氏春秋》

    (17) 通“减”( jiǎn)。减损,减少

    其满为感,其虚为亡。——《管子·侈靡》

    名词

    (1) 感触;情绪;意念 。如:善感;伤感;百感交集;多愁善感;美感;预感;手感;颇有所感;读后感;杂感;观感

    英文翻译

    feel, perceive, emo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am2
    ◎ 客家话:[梅县腔] gam1 gam3 [陆丰腔] gam3 [客英字典] gam3 [沙头角腔] gam3 [客语拼音字汇] gam3 [台湾四县腔] gam3 [宝安腔] gam3 [东莞腔] gam3 [海陆丰腔] gam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八感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禫上聲開口一等kɒmkomx/k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