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因素
词语释义
指能够对被激励者的行为产生刺激作用,从而调动其积极性的因素,它代表被激励者最本质的需求,只有当设定的激励活动或目标能够满足某种激励因素时,才会是被激励者产生满意感,从而产生效用价值。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2) 同本义
激,水碍袤疾波也。——《说文》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孟子》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子·势》
泉水激石。——吴均《与朱元思书》
(3) 又如:激激(急流声;水势湍急的样子);激浪(怒涛);激射(喷射,冲击)
(4) 鼓动人心,使有所感发
激而发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激于义而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激烦(麻烦);激作(振奋激励);激拔(激励提拔);激奖(激励劝勉);激聒(嘟囔);激激聒聒(嘟嘟囔囔)
(6) 抑制 。如:激贪(抑制贪婪);激贪厉俗(抑制贪婪之风,劝勉良好的世俗)
(7) 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 。如:他被雨水激着了
(8) 快速变冷 。如:把西瓜放在冷水里激一激
形容词
(1) 迅疾;猛烈
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史记·游侠列传》
(2) 又如:激水(湍急的水流);激矢(急飞的箭);激合(迅速集合);激迫(急迫);激辞(激烈的言辞)
(3) 高亢;激昂
振声激扬。——《后汉书·张衡传》
(4) 又如:激卬(振奋昂扬);激楚(声音高亢凄凉;又为古代歌曲名);激抗(高亢);激壮(激昂雄壮);激宕(激越跌荡)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git7 [台湾四县腔] git7 giep8 [梅县腔] git7 [海陆丰腔] git7 giep8 [东莞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ab6 gid5 gieb6 [客英字典] g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叫 | 古弔 | 見 | 蕭 | 去聲 | 嘯 | 開口四等 | 蕭 | 效 | keuh/kew | kie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厉声。本义:勉力,努力)
(2) 同本义
勵,勉力也。——《说文》。
用勵相我邦家。——《书·立政》
庶明励翼。——《书·皋谟》
励于一言。——《鬼谷子·决篇》
(3) 又如:砺翼(勉力辅佐君主,精勤以行君命);励志(勉励其心志;集中心思于某种事业);励节(勉力志行,崇尚气节)
(4) 振作
处遂改励。——《世说新语·自新》
相早励良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励精更始。——《汉书·宣帝纪》
(5) 又如:励精(振作精神)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i6 (lĩ)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囗(
)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2) 同本义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 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 江说是也。”
(3) 原因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4)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5) 机会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姓
动词
(1) 依靠;凭借
谁因谁极。——《诗·傭风·载驰》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因人成事者。——《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又如:因缘(凭借;依据)因赃假位(利用贿赂买得官职);因公假私(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私利);因依(倚傍;依托);因附(依附);因国(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
(3) 沿袭,承袭
殷因于 夏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因遗策。——汉· 贾谊《过秦论》
因秦宫室,据其府库。—— 张衡《东京赋》
(4) 又如:因承(承袭,因袭);因习(相沿成习,沿袭)
(5) 连接
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个。——宋· 陆游《城西接待院后竹下作》
(6) 顺;顺应
因其固然(因:顺着。固然:本来的样子。指牛的自然结构)。——《庄子·养生主》
以径寸之木…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因势象形,就着木头的原样来模拟形状。因,就着,顺着。势,形势,这里指材料本身的形状特征。象,动词,模拟。形,形状)。——明· 魏学洢《核舟记》
(7) 又如:因便(顺便);因风吹火(比喻顺势行事,用力不多)
(8) 相就;趋赴
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国语·郑语》
介词
(1) 由于,因为
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2) 又如:因地(原委;因由);因是(因此)
(3) 从…出发 。如:因命守时(依照命运的安排,守候时机);因敌取资(从敌人那里取得所需物质)
(4) 趁着;乘便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
形容词
(1) 亲,亲近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
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
(2) 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
(1) 于是,就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唐· 柳宗元《三戒》
因出己虫,纳比笼中。——《聊斋志异·促织》
因跳踉大闞,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唐·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2) 因而
因以其伯。——《诗·大雅·韩奕》
因使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in1 [东莞腔] jin1 [客英字典] jin1 [陆丰腔] jin1 [客语拼音字汇] yin1 [宝安腔] jin1 [沙头角腔] jin1 [台湾四县腔] jin1 [海陆丰腔] rin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因 | 於眞 | 影 | 眞A | 平聲 | 眞 | 開口三等 | 眞A | 臻 | qjin/in | ʔĭĕ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
)。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2) 同本义
素,白致缯也。——《说文》
纯以素。——《礼记·杂记》
素服哭于库门之外。——《礼记·檀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魏策》
(3) 又如:素幭(古代盖在车前横木上的白绸);素服缟冠(丧服,素、缟,指白绘)
(4) 用作写字的丝绸或纸张
英骨秀气,洒落毫素。——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
(5) 又指用绢帛纸张写的书籍或信件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6) 本质;本性
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斫,终负素质。——《文选·张华·励志诗》
(7) 又如:根素(根本);素怀(本心)
(8) 带根本性的物质或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 。如:核素;毒素;色素;维生素;元素(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毒素(某些有机体产生的有毒物质);因素(构成事物的本质成分);要素(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
(9) 蔬菜瓜果等副食
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墨子·辞过篇》
果蓏素食当十石。——《管子·禁藏》
(10) 又如:三荤一素;吃素;素什锦(杂取诸种蔬菜配合而成的一种素肴);素膳(素食)
(11) 旧交
素友俱薄世,屡招清景赏。——唐· 韦应物《慈恩伽蓝清会》
(12) 又如:素故(旧交);素情(旧交,旧情);素结(故交);素旧(旧交)
(13) 姓 。三国魏有素利
形容词
(1) 白色,雪白
秦伯素服郊次,乡向而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服尚素玄。——班固《东都赋》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古诗十九首》
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元· 关汉卿《窦娥冤》
(2) 又如:素纸(白纸;没有写过字的纸);素衣将敝(比喻人处境艰难,生活困苦);素练(白色的熟绢);素车(以白土涂饰的车);素风(秋风);素秋(即秋季,古代阴阳五行家以金配秋,其色白,故称秋季为“素秋”);素娥(指月宫中仙女“嫦娥”。因月色白,故称“素娥”)
(3) 质朴;不加装饰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唐· 刘禹锡《陋室铭》
众人皆以奢靡为贵,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素碑(没有刻字的石碑);素一(纯朴简约);素冠(素朴无饰的练冠);素室(朴实而不加华饰的房间);素琴(无装饰的琴);素妆(淡妆);素几(不加雕饰的小几);素面朝天(不加妆饰而面见天子)
(5) 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诗·魏风·伐檀》
孔子作《春秋》以示王意,然则 孔子之《春秋》,素王之业也;诸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 汉· 王充《论衡超奇》
(6) 又如:素放(无条件释放);素王(指有王者之道而无王者之位的人);素封(没有官爵封邑但和封君一样富有的人家);素手(空手;不带礼物);素功(素王的功业);素官(没有实际权力的闲官)
(7) 平素,往常,旧时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入闾左呼子弟素健者,得数十人,遮豪民于道。——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 名。”——《明史·海瑞传》
(8) 又如:素位(平日所处的地位);素守(平素的操守);素抱(平素的志趣、抱负);素衷(平素的心意);素期(平素所期望的);素意(平素的意愿);素怀(平素的怀抱);素著(一向都很著名);素孚(平时很得人心;一贯深受众望)
(9) 寒素,低微
文帝使人问 诩自固之术, 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三国志·贾诩传》
(10) 又如:素士(布衣之士;贫寒的读书人);素姓(平民,百姓);素品(低微的门第);素室(寒门);素流(寒素之辈。指门第低微的人);素族(寒门);素门(清寒之家。与世族豪门相对)
(11) 质数的 。如:素数(质数);素因子
(12) 诚心的,真情的
夫公孙鞅事 孝公,极身毋二,…竭智能,示情素。——《战国策》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曹植《洛神赋》
副词
(1) 预先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国语·吴语》
(2) 又如:素脩(预先早作准备);素构(预先构思草拟);素赏(预先行赏);素定(预先确定)
(3) 向来;从来就 。如:素不相识;素不通信
用于语言或方言中某种具有重大特色的结构单位 。如:语素;调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su5 [沙头角腔] su5 [客英字典] sii5 [台湾四县腔] su5 [梅县腔] se5 [海陆丰腔] su5 [陆丰腔] sii5 [宝安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su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訴 | 桑故 | 心 | 模 | 去聲 | 遇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soh/suh | s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