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要价

màn tiān yào jià [ man tian yao jia]
繁体 漫天要價
注音 ㄇㄢˋ ㄊ一ㄢ 一ㄠˋ ㄐ一ㄚ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无限度地乱要价。常形容所提出的条件、要求过高。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人民日报》1981.2.11:“这个计划,也是精打细算搞出来的,并非漫天要价之作。”

成语用法

漫天要价作谓语、宾语;指无限度地乱开价码。

引证解释

⒈ 无限度地乱要价。常形容所提出的条件、要求过高。

《人民日报》1981.2.11:“这个计划,也是精打细算搞出来的,并非漫天要价之作。”

漫天要价的网络释义

漫天要价

  • 漫天要价,成语,无限度地乱要价,形容所提出的条件、要求过高。
  • 漫天要价的翻译

    日语: 法外な値段をぶっかける

    漫天要价造句

    小商贩扯着嗓门漫天要价,令人吃惊而又厌恶。
    卖东西要货真价实,怎么可以漫天要价呢?
    现在一些人很不像话,要是被汽车碰一下,都有点宰人的意思,以为开车的都是冤大头,漫天要价。
    她抓的消炎粉比我几十倍还要多,怎么才三十八块,你这黑店见到生面孔就漫天要价么?
    老头发觉他们都赤着脚,趁机漫天要价,一双豆大的眼睛狡黠的看着刘汉东。
    我今天之所以直接拒绝了朴再兴的条件,是因为我知道他在漫天要价,如果我们真的要是跟他落地还钱的话,那么我们就真的被他给设计了。
    对、对!凡事好商量,其实就算你漫天要价,我们也可以落地还钱对不对?
    那可是不定一家漫天要价、大敲竹杠的商店啊!
    这个价格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这可是漫天要价。
    这商人向迈克漫天要价也太没个谱了。
    正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你开了价我当然也要还价,这样有什么不对吗?别嚷嚷,嗓门大解决不了问题。
    我有些吃惊,虽然小姐们工作也很辛苦,但也不能漫天要价啊。
    以男子所想,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秦宇已经做好房东漫天要价的准备了,实在不行直接走人。
    酒吧外停着几辆正规出租车,只是他们也容进了黑车的行列,不打表,漫天要价。
    而实际当中这些执法小队可以漫天要价,这主要还是看人下菜碟,当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漫天要价。
    他们企图向我漫天要价,但我没同意。
    沙克与其他的统领嘻嘻哈哈的讨论着这里面的玄机,以及漫天要价的想着这次的收获。
    她深知每一样货品的价格,绝不容许卖家漫天要价。
    显然,这位军爷在敲榨勒索,漫天要价。

    汉字详情

    màn [man]
    部首: 331
    笔画: 14
    五笔: IJLC
    五行:
    吉凶:
    仓颉: EAWE
    四角: 36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2) 同本义

    诸山崩,鸿水溢。——《三国志·吴主传》

    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世说新语·文学》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3) 又如:漫溢(水满向外流);漫口(堤岸被水冲溃);水漫金山;漫溃(水涨破堤而出);漫泄(水满外流);漫流(水势很大的河流);漫然(浩大的样子);漫滋(形容水涨溢漫延);漫衍(泛滥)

    (4) 充满;遍,周遍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漫天彻地(弥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漫山(满山,遍山);漫天盖地(遍布天地之间);漫野(遍野);漫荡荡(遍布的样子)

    (6) 用泥糊 。如:漫墙(用泥糊墙);漫抹(涂抹)

    (7) 隔

    你这不去,惹的大的们恼了,这才“漫墙撩胳膊,丢开手”了。——《醒世姻缘传》

    (8) 污;玷污

    又欲以其辱行漫我。(辱行:坏品行)——《庄子·让王》

    形容词

    (1) 放纵;散漫;不受约束

    公漫久矣。——欧阳修《新唐书》

    (2) 又如:漫家(不受门户限制的学派);漫天要价(无限度地乱要价)

    (3) 广远的样子 。如:漫沙(广阔的沙地);漫天过海(形容没有边际);漫衍(绵延伸展的样子);漫演(连绵不尽)

    (4) 长的样子;辽远的样子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三国魏· 曹丕《燕歌行》

    (5) 又如:漫远(漫长遥远);漫长(长得没有尽头的);路漫漫;夜漫漫

    (6) 模糊

    其远古刻尽漫失。——姚鼐《登泰山记》

    (7) 又如:漫失(模糊剥蚀);漫略(文辞模糊简略);漫暗(模糊不清);漫剥(因剥蚀脱落而模糊不清)

    (8) 平缓 。如:漫岗(坡度很小的山脊);漫坡(较缓的斜坡)

    副词

    (1) 随便;随意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又如:漫然(随便的样子);漫抄(随手写录);漫书(随意书写);漫言(随便地说);漫叩(随便发问);漫识(随手记载);漫题(信手书写的文字)

    (3) 徒然

    漫劳车马驻江干。——杜甫《宾至》

    (4) 遍;普遍

    漫撒子(种籽)。——《齐民要术》

    (5) 都;全

    漫不敢可否事。——胡铨《上高宗封事》

    英文翻译

    overflow of water; sprea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n5 nem1 [梅县腔] man5 [海陆丰腔] man6 nem1 [东莞腔] man3 [客语拼音字汇] man4 [宝安腔] man3 [客英字典] man5
    ◎ 潮州话:bhuang6(bũang)[潮州]bhuêng6[饶平、揭阳、潮阳]mua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半去聲合口一等muɑnmuanh/muann
    tiān [tian]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GD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K
    四角: 1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3)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4)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5)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 虞注:“黥额为天。”

    (6)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8)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9)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10) 天堂 。

    (11)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12) 一昼夜 。

    (13)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14)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15)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16)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与天不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7)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18)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

    (19)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20) 气象状态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21)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22) 丈夫 。

    (23) 如:失其所天

    (24) 指先天不足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25) 古代指君王 。

    (26)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27) 头等大事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8) 人的额部 。

    (29) 如:天炙(朱水点额)

    (30) 姓

    形容词

    (1) 天然的;天生的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庄子·庖丁解牛》

    (2) 又如:天性;天资

    (3) 顶上的;架空的 。

    (4) 如:天桥;天窗;天棚

    英文翻译

    sky, heaven; god, cel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tin1
    ◎ 客家话:[梅县腔] tien1 [台湾四县腔] tien1 [客英字典] tien1 [陆丰腔] tian1 [客语拼音字汇] tian1 [东莞腔] ten1 [沙头角腔] tien1 [宝安腔] ten1 [海陆丰腔] tien1
    ◎ 潮州话:tiang1 [潮州]tiêng1 ,tin1 (thiang thi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前先開平聲開口四等tʰienthen
    yào,yāo [yao]
    部首: 615
    笔画: 9
    五笔: S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WV
    四角: 10404

    详细解释

    yāo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2) “腰”的古字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3)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4)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5) 姓

    动词

    (1) 约请;邀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说新语·汰侈门》

    (2) 又如:要引(邀迎荐举);要约(邀约;邀请)

    (3) 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4) 又如:要约(立盟;立约;约定);要契(契约;盟约)

    (5) 通“徼”( jiǎo)。探求;求取

    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6) 又如: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

    (7) 通“邀”。拦阻;截击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要勒(遮拦;阻挡);要御(拦阻控制);要路(拦路;遮道)

    (9) 迎候;迎接 。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10) 约束;禁止 。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

    (11) 通“约”( yuē)。胁迫

    明神洋蠲要盟。——《左传·襄公九年》

    且要盟无质。

    虽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以要晋国之成。——《国语·晋语三》

    (12) 又如:要市(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要劫(胁迫劫待)

    (13) 和;会合 。如: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14) 审察;核实 。如:要囚(审察囚犯的供辞);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15) 另见 yào

    yào

    名词

    (1) 要点,纲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

    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商君书》

    (2) 又如:纪要(记录要点的文字);扼要(抓住要点);要谛(要义);要窍(要诀;关键的办法);要归(重点所在;要旨);要本(要旨;根本);要端(要点);要令(主旨;要旨);要义(要旨);要机(犹要旨)

    (3) 计数的簿书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

    (4) 又如:要会(会计;簿书)

    (5) 权柄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6) 又如:要贵(犹显贵,权贵);要势(谓权贵的势力。常指居要位有权势者)

    (7) 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以吾二人久居内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祸及人,深宜虑之。——《晋书》

    (8) 又如:要道(比喻职位要且有权有势的人)

    (9) 要子 。用麦秆、稻草等临时拧成的绳状物,用来捆麦子、稻子等;捆货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条状物。如:打要子

    (10) 总要

    要以不能免。——宋· 苏轼《教战守》

    (11) 姓

    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形容词

    (1) 重要,重大

    增减要语。——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要着(重要的措施或计谋);要囚(重要的囚犯);要局(重要部门);要具(重要的手段);要重(犹重要);要则(重要的准则);要切(重要适切);要月(指农作重要的时令);要言(至言,重要的话);要务(重要的事务);要术(重要的方法和谋略);要最(最重要的事理、事物);要剧(指重要而政事繁忙的职位);要事;要犯

    (3) 简要

    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荀子》

    (4) 又如:要屈(谓简约仪仗、屈尊同众);要括(扼要,简括);要约(简练,精练);要言(言论简扼)

    (5) 地位显要

    北收要害之郡(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要近(显要且能接近天子的官位);要位(显要地位);要显(犹显要。亦指显要之官);要官(显要的职务;重要的官位);要缺(重要的官位)

    (7) 险要,与战略有关的 。如:要会(通道要地);要冲(位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

    动词

    (1) 扼守。谓扼守险要 。如:要衡(处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要壤(指军事上的要地)

    (2) 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所有 。如:要钱(玩弄手段捞钱);要嘴吃(谓嘴馋向别人索取食物)

    (3) 想要,希望

    要留清白。——明· 于谦《石灰吟》

    要汝知闻。——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要货(想出卖);要待(想要;待要)

    (5) 使;让;叫

    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张铣注:“要,犹使也。”

    (6) 应当;必须 。如:要自(应自;须自);要须(必须;需要);要当(自当;应当)

    (7) 即将来临 。如:要下雨了

    (8) 表示比较;估计

    他年纪稍轻一点,脸也要瘦一些。——巴金《家》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 。如:要得(若要);要不价(否则;要不然)

    (2) 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

    (3) 另见 yāo

    英文翻译

    necessary, essential; necessity

    方言集汇

    ◎ 粤语:jiu1 ji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u1 jeu5 jau1 jau5 [陆丰腔] jau5 [海陆丰腔] rau1 rau5 [宝安腔] jau5 | jau1 [沙头角腔] jau5 [客英字典] jau5 jau1 jeu1 [东莞腔] jau5 jau1 [梅县腔] jau5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au4 yeu1 yeu4 [梅县腔] j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霄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ʔĭɛuqjeu/ieu
    jià,jiè,jie [jia,jie]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W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OLL
    四角: 28220

    详细解释

    jià

    名词

    (1) (形声。从人,贾声。本义:价格,价值)

    (2) 同本义

    经千载以待价兮。——《文选·嵇康·琴赋》

    国贫而用不足,请以平价取之。——《管子·轻重》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价贯(价关。以铜钱计算的价钱);价一不择主(价钱一样,卖得谁都可以);价比(是一种物品计算期价格与其基期价格之比);价色(价格)

    (4) 钱款、费用

    倘蒙不外,赍价前来,以一报答,并无虚谬。——《水许传》

    (5) 又如:价钞(价款);价银(指物品、产业按价应收付的银两数)

    (6) 声望

    百战百胜价,河南河北闻。——杜牧《史将军二首》

    (7) 又如:价称(声价名誉)

    (8) 化合价 。如:原子价;氢是一价元素;硫可以是二价、四价或六价

    动词

    (1) 论价

    此屏后出为君得,胡贾欲价著不识。——宋· 王安石

    (2) 另见 jiè;jie

    jiè

    形容词

    (1) 善

    介,善也。——《说文》

    价人维藩。——《诗·大雅·板》

    (2) 又如:价人(善人);价藩(大德之人是国家安全的屏藩)

    名词

    (1) 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邻道守将走价驰书来诣。——《宋史》

    (2) 又如:价傧(导引和接待宾客的人;陪从);价妇(仆妾)

    (3) 另见 jià;jie

    jie

    助词

    (1) 用在否定副词后面加强语气。如:甭价;不价;别价(注意:跟否定副词单独成句,后面不再跟别的成分)

    (2) 用于句尾,相当于“的”、“似的”

    只听得一声震天价响,那尊金刚从台基上倒撞下来。——《水浒全传》

    (3) 另见 jià;jiè

    英文翻译

    price, valu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i5 [台湾四县腔] gai5 kie5 kiai5 [梅县腔] giai5 [宝安腔] gai5 [客英字典] ga5
    ◎ 潮州话:gê3 ga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六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拜皆開去聲開口二等kɐikraih/kaey

    漫天要价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