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儿

màn ér [ man er]
繁体 漫兒
注音 ㄇㄢˋ ㄦˊ

词语释义

铜钱上没有字的一面。参见"漫面"。

词语解释

  1. 铜钱上没有字的一面。参见“ 漫面 ”。

引证解释

⒈ 铜钱上没有字的一面。参见“漫面”。

漫儿造句

过一会儿苏漫儿就洗漱完毕坐在饭桌上了,苏以轩看着自己疼爱的妹妹闷闷不乐的样子,心里也不是滋味。
小玉,漫儿,我再问你们一句,你们当真要如此?
漫儿,不如你我同去,如果能打探到丽海岛的消息岂不更好?
漫儿崇尚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生活,而不仅仅是直线、地铁、三环线的简单结合。
缘字缺几番轮回你锁眉哭红颜唤不回纵然青史已经成灰我爱不灭漫儿如果你现在回头,我将许你一生至死不渝的感情。
苏漫儿长相不极美,算的上清丽,只是她灵动,活泼,善良,热情的性格。
漫儿手绘包是个性艺术品,很多样式都是市面上没有的图案,它的美需要你的耐心挖掘、有独到而挑剔的眼光。
而漫儿是紫花仙子几个徒弟当中最小的一位,叫陆漫,但见陆漫也是一身紫衣,黑色披肩长发,柳眉细腰,面若桃花,窈窕婀娜,有出水芙蓉之美。
漫儿为消费者准备了多样的美丽款式和图案,而漫儿也为更多有生活心情的女人们奉献更多的生活情趣与爱好产品。
漫儿希望所有人都能发现身边生活之美。

汉字详情

màn [man]
部首: 331
笔画: 14
五笔: IJLC
五行:
吉凶:
仓颉: EAWE
四角: 36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曼声。本义:水过满向外流)

(2) 同本义

诸山崩,鸿水溢。——《三国志·吴主传》

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世说新语·文学》

渐见江势阔,行嗟水流漫。——宋之问《自湘源至潭州衡山县》

(3) 又如:漫溢(水满向外流);漫口(堤岸被水冲溃);水漫金山;漫溃(水涨破堤而出);漫泄(水满外流);漫流(水势很大的河流);漫然(浩大的样子);漫滋(形容水涨溢漫延);漫衍(泛滥)

(4) 充满;遍,周遍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漫天彻地(弥漫天空,充满地面。形容势头极大);漫山(满山,遍山);漫天盖地(遍布天地之间);漫野(遍野);漫荡荡(遍布的样子)

(6) 用泥糊 。如:漫墙(用泥糊墙);漫抹(涂抹)

(7) 隔

你这不去,惹的大的们恼了,这才“漫墙撩胳膊,丢开手”了。——《醒世姻缘传》

(8) 污;玷污

又欲以其辱行漫我。(辱行:坏品行)——《庄子·让王》

形容词

(1) 放纵;散漫;不受约束

公漫久矣。——欧阳修《新唐书》

(2) 又如:漫家(不受门户限制的学派);漫天要价(无限度地乱要价)

(3) 广远的样子 。如:漫沙(广阔的沙地);漫天过海(形容没有边际);漫衍(绵延伸展的样子);漫演(连绵不尽)

(4) 长的样子;辽远的样子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三国魏· 曹丕《燕歌行》

(5) 又如:漫远(漫长遥远);漫长(长得没有尽头的);路漫漫;夜漫漫

(6) 模糊

其远古刻尽漫失。——姚鼐《登泰山记》

(7) 又如:漫失(模糊剥蚀);漫略(文辞模糊简略);漫暗(模糊不清);漫剥(因剥蚀脱落而模糊不清)

(8) 平缓 。如:漫岗(坡度很小的山脊);漫坡(较缓的斜坡)

副词

(1) 随便;随意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又如:漫然(随便的样子);漫抄(随手写录);漫书(随意书写);漫言(随便地说);漫叩(随便发问);漫识(随手记载);漫题(信手书写的文字)

(3) 徒然

漫劳车马驻江干。——杜甫《宾至》

(4) 遍;普遍

漫撒子(种籽)。——《齐民要术》

(5) 都;全

漫不敢可否事。——胡铨《上高宗封事》

英文翻译

overflow of water; spread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aa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n5 nem1 [梅县腔] man5 [海陆丰腔] man6 nem1 [东莞腔] man3 [客语拼音字汇] man4 [宝安腔] man3 [客英字典] man5
◎ 潮州话:bhuang6(bũang)[潮州]bhuêng6[饶平、揭阳、潮阳]muang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半去聲合口一等muɑnmuanh/muann
ér [er]
部首: 209
笔画: 2
五笔: QTN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U
四角: 22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2)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3)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4)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如:儿孙满堂;小儿;儿女夫妻(结发夫妻,从小的夫妻);儿女之情(指青年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感)

(5) 长辈对幼辈的称呼。亦用作轻蔑之称 。如:儿郎(将帅对士兵的称呼)

(6) 父母对儿子的称呼

儿,子也。——《广雅·释亲》

汤为儿守舍。——《汉书·张汤传》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汉书·项藉传》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阿爷无大儿。——《乐府诗集·木兰诗》

(7) 又如:儿媳(即儿媳妇);儿子花(儿子的影子);儿曹(儿辈);儿息(子息)

(8) 男青年 。如:儿孩儿(男孩子);儿男(男孩,男子)

(9) 年轻人;青年 。如:健儿

(10) 我

(11) 子女对父母的自称

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2) 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

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13) 又如:儿家(古代年轻女子的自称;你,称女子)

(14) 弟对兄的自称

乃以延宗为相国、 并州刺史,总 山西兵事。 谓曰∶“ 并州阿兄取,儿今去也。”——《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

形容词

(1) 雄性——多指牲畜 。如:儿猫(公猫)

(2) 自己的  用于古代妇女称自己丈夫

宣和中士女观灯者赐酒。有夫妇并游,不获同进,其妇蒙赐,辄怀酒杯,谢词曰:“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证盟。”上赐之。——《月令广义》


(1) 儿化。汉语后缀的“儿”不自成音节,而和前面一个音节合在一起构成带卷舌韵母r的音节

(2) 多用作名词后缀 (1)∶表示小。如:盆儿;棍儿;小猫儿;小车儿 (2)∶表示词性变化。动词名词化,如:唱儿;逗笑儿。形容词名词化,如:亮儿;零碎儿 (3)∶表示具体事物抽象化。如:口儿;门儿;根儿 (4)∶表示词义变化。如:白面儿(海洛因);老家儿(对人称自己或别人的父母)

(3) 动词的后缀。如:玩儿;火儿

(4) 形容词后缀。如邵雍《首尾吟》:“天听虽高只些子,人情想去没多儿。”

英文翻译

son, child; KangXi radical 10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潮州话:r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