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登登

mǎn mǎn dēng dēng [ man man deng deng]
繁体 滿滿登登
注音 ㄇㄢˇ ㄇㄢˇ ㄉㄥ ㄉㄥ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满满登登 mǎnmǎn-dēngdēng

(1) 极丰富的,富裕的,装得很多的

满满登登的一篮野餐食品
ampl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学校、礼堂、招待所都住得满满登登的。”

成语用法

满满登登作定语、状语;形容很丰富。

引证解释

⒈ 方言。形容很满的样子。

《吉林日报》1981.1.23:“大包小包的,把一辆送站的毛驴车装得满满登登的,乐颠颠地登上了进关的车。”
《十月》1981年第2期:“他亲自动手,把我与何素身上的所有大小衣袋,都一一塞得满满登登的。”

满满登登的国语词典

盈满的样子。也作「满满当当」。

满满登登的网络释义

满满登登

  • 满满登登,汉语成语。
  • 注音:mǎn mǎn dēng dēng
  • 释义:极丰富的,富裕的,装得很多的。
  • 满满登登造句

    娃子们按照个头大小,都找好自个的位子,教室里面立刻满满登登,一共二十四名光荣的小学生,都把腰板拔得溜直,眼巴巴地等着学习。
    小药筐已经被装的满满登登的,再也装不下任何一株草药了。
    林西索变戏法似的从衣服中掏出帆布包裹,片刻工夫装得满满登登,回到先前种下医疗植株的地方,不禁苦笑。
    紧接着,他双手上下齐飞,仅仅片刻,肉食已是满满登登装了一篮子。
    他的摊很大,各种花盆摆的满满登登的,卫远上去一打听,讲究很多,简单来说,就是同样都是杜鹃,也有贵的有便宜的。
    并且一些工作甚至要求你在满满登登的礼堂前进行演讲。
    云飞扬看着满满登登的广场现在已经不再拥挤了。
    每一船每一箱,都塞的满满登登的,站在周围的人,都有一种被钱财光辉所笼罩的神奇感觉。
    望着手上的面疙瘩,秦方犹豫了一下,还是多扒拉了一坨,重新给自己下了一碗份量更足的拉面,将那本来就很大个的海碗装的满满登登的。
    饭堂院当中那五张桌子挤得满满登登。

    汉字详情

    mǎn [man]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AGW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TMB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形容词

    (1) 饱满;丰满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2) 姓

    副词

    很——表示程度 。如:满对;满高兴

    英文翻译

    fill; full, satisfi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5

    宋本广韵

    mǎn [man]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AGW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TMB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形容词

    (1) 饱满;丰满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2) 姓

    副词

    很——表示程度 。如:满对;满高兴

    英文翻译

    fill; full, satisfi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5

    宋本广韵

    dēng [deng]
    部首: 502
    笔画: 12
    五笔: WGK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OMRT
    四角: 121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本义:上车)

    (2) 同本义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3) 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5) 进献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7) 增加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9) 成熟;丰收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11) 登记;记载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13) 登天,指死 。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14) 成,引申为定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元年》

    (15) 加封,升任 。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6) 进用;选拔 。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7) 谓科举考试中选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8) 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19) 超过 。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0) 踩;踏 。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21) 蹲;呆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2) 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23) 穿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24) 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25) 上路,登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名词

    (1) 古代祭器名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 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形容词

    (1) 高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副词

    (1) 即刻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英文翻译

    rise, mount, board, climb

    方言集汇

    ◎ 粤语:da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沙头角腔] dien1 [梅县腔] den1 dang1 [台湾四县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g1 den1 [陆丰腔] den1 [宝安腔] den1 [东莞腔] d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滕登開平聲開口一等təŋtong
    dēng [deng]
    部首: 502
    笔画: 12
    五笔: WGK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OMRT
    四角: 121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本义:上车)

    (2) 同本义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3) 升,上,从下而上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5) 进献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7) 增加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9) 成熟;丰收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11) 登记;记载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13) 登天,指死 。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14) 成,引申为定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元年》

    (15) 加封,升任 。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6) 进用;选拔 。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7) 谓科举考试中选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8) 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19) 超过 。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0) 踩;踏 。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21) 蹲;呆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2) 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23) 穿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24) 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25) 上路,登程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名词

    (1) 古代祭器名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 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形容词

    (1) 高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副词

    (1) 即刻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英文翻译

    rise, mount, board, climb

    方言集汇

    ◎ 粤语:da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en1 [客英字典] den1 [沙头角腔] dien1 [梅县腔] den1 dang1 [台湾四县腔] den1 [客语拼音字汇] dang1 den1 [陆丰腔] den1 [宝安腔] den1 [东莞腔] d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滕登開平聲開口一等təŋ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