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射箭时张弦引箭至箭头与弓把相及的位置。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亦用以形容弓形之物。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船夫们在岸上拉着纤,古铜色的脊背弯成一张满弓。”
引证解释
⒈ 谓射箭时张弦引箭至箭头与弓把相及的位置。
引鲁迅《故事新编·奔月》:“他一手拈弓,一手捏着三枝箭,都搭上去,拉了一个满弓,正对着月亮。”
亦用以形容弓形之物。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船夫们在岸上拉着纤,古铜色的脊背弯成一张满弓。”
满弓的国语词典
射箭时把弓弦拉到极限的程度。
满弓的网络释义
满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形容词
(1) 饱满;丰满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2) 姓
副词
很——表示程度 。如:满对;满高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2) 同本义
弓,兵也,所以发矢。——《说文》
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正字通》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毋弛而弓,一栖两雄。——《韩非子·扬权》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沁园春·雪》
(3) 又如:弓手(亦作“弓箭手”。宋元时州县统辖的负责巡逻、缉捕的兵卒);弓壶(有“弓”字铭文的酒器;装弓的袋);弓号(弓);弓剑(弓与剑);弓箕(弓和箕。喻指世传的家业技艺)
(4) 形状或作用像弓的器具
忽然翻出一双绣花的弓鞋来。——《范爱农》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乐府诗集·隋·明余庆·军行》
(5) 又如:弹弓;胡琴弓;弓小(弓形而纤小);弓弯(弓鞋。指缠脚妇女穿的鞋)
(6) 演奏弓弦乐器时的运弓技术 。如:连弓;分弓;顿弓;连顿弓;击跳弓;弹跳弓;抛弓
(7) 丈量土地的器具,用木制成,形状似弓 ,两端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侯道五十弓。——《仪礼·乡射礼记》
丈地弓制不真,责之弓手。——清· 黄六鸿《清文部·责经手》
(8) 又如:弓手(古代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
量词
(1) 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一弓为五尺、三百六十弓为一里
自冢至麓,凡二百弓。——唐· 陆龟蒙《送小鸡山樵人序》
(2) 又如:弓口(尺寸。弓:丈量土地的计量单位)
动词
(1) 弯曲,引申为弯身,指行礼
据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载,谓有士人醉卧,见妇人踏歌曰:“舞袖弓腰浑忘却,蛾眉空带九秋霜。”其中双鬟者问如何是弓腰?歌者笑曰:“汝不见我作弓腰乎?”乃返首髻及地,腰势如规
(2) 又如:弓腰人(古指舞伎);弓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海陆丰腔] giung1 [陆丰腔]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弓 | 居戎 | 見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kĭuŋ | ki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