溽暑

rù shǔ [ ru shu]
注音 ㄖㄨˋ ㄕㄨˇ

词语释义

溽暑 rùshǔ

(1) 潮湿闷热

sweltering summer weather

词语解释

  1. 指盛夏气候潮湿闷热。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后汉书·张衡传》:“溽暑至而鶉火栖,寒冰沍而黿鼉蛰。” 宋 周邦彦 《苏幕遮》词:“燎沉香,消溽暑。”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溽暑尚自珍摄。”

引证解释

⒈ 指盛夏气候潮湿闷热。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后汉书·张衡传》:“溽暑至而鶉火栖,寒冰沍而黿鼉蛰。”
宋周邦彦《苏幕遮》词:“燎沉香,消溽暑。”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溽暑尚自珍摄。”

溽暑的国语词典

夏季潮湿闷热的气候。

溽暑的网络释义

溽暑

  • 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
  • 溽暑造句

    炎夏溽暑不作劳,隆冬腊月要挨饿。
    溽暑的季节里,时间无声无息地为这个琥珀色的午后再浸染上一层薄薄的昏黄。
    “南南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北开牖。
    以溽暑不能克,士卒多损伤,六月五日亦引还,因毁大、小凌河二城。
    颍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险溽暑收。
    秋风拂,秋叶舞,天气无常需关注;秋蝉唱,秋夜凉,暑气消退锻炼需加强;秋老虎,消溽暑,处暑节气高温要防护,短信含情,情脉脉,点送祝福真诚,处暑快乐。
    可还不到两个月,正是溽暑连天的时节,皇帝却传旨把书房功课由原来的半天改为全天了。
    苏幕遮·燎沉香,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当夏溽暑,岂可步涉千里,致书可也。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譬犹溽暑之时,置表于冰块上,虽其度忽落,不俄顷则冰消而涨如故矣。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资此设高棚,晴无漏日之影,雨无沿体之淋,春无凄风之坠,夏无溽暑之侵,被称为一时之奇。
    适值溽暑,士兵水土不服,多染疾疫,战斗力顿为大减,再加上赵佗已派兵扼守住南岭,汉军无法逾越这道南疆屏障,周灶只得屯军待机。
    林子里更为凉爽,全然没有了外面的溽暑之气,空气中更有一股潮湿水汽。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心牖。
    一到盛夏溽暑时候,天气闷热气压低,整日里汗淋淋黏得难受,心里便躁,头昏脑涨的。

    汉字详情

    [ru]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DFF
    五行:
    仓颉: EMVI
    四角: 3114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辱声。本义:湿热)

    (2) 同本义

    溽,湿暑也。——《说文》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注;“润溽谓涂湿也。”

    (3) 又如:溽夏(湿热的夏天);溽景(溽暑的烈日);溽蒸(溽热,湿热);溽润(湿润);溽露(繁多的露水)

    (4) 味浓厚,尤指美味

    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礼记·儒行》

    英文翻译

    moist, humid, muggy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k8 [梅县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6 yug6 [宝安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 潮州话:而翁8(辱)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蜀入聲開口三等nʑĭwoknjyuk/rvk
    shǔ [shu]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JFT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AJKA
    四角: 606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暑,热也。——《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一寒一暑。——《易·系辞》

    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人间训》

    乌兽稀毛,其性能暑。——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暑溽(夏天闷热的气候);暑岁(炎热干旱的年岁);暑夏(炎热的夏季);暑寒(天气炎热与寒冷);暑湿(炎热潮湿)

    名词

    (1) 炎热的日子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系辞下》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2) 夏季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列子·汤问》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暑月(夏月);暑雨(夏季的雨);暑伏(夏季中的伏时。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暑夜(炎夏之夜)

    英文翻译

    hot

    方言集汇

    ◎ 粤语:syu2
    ◎ 客家话:[梅县腔] chu3 s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英字典] chu3 shu3 [海陆丰腔] chu3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宝安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s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舒吕上聲開口三等sjox/sj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