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不欲饮

kě bù yù yǐn [ke bu yu yin]

词语释义

口虽渴但不想饮水或饮水后不适。

汉字详情

[ke]
部首: 331
笔画: 12
五笔: IJQ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APV
四角: 36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曷声。本义:水干 )

(2) 口渴

渴,饥渴。——《广韵》

苟无饥渴。——《诗·王风·言子于役》

载饥载渴。——《诗·小雅·采薇》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3) 又如:好渴;当你渴的时候到罐子那里去喝水

(4) 比喻迫切

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除烦渴之疾。——明· 刘基《苦斋记》

(5) 又如:渴仰(非常仰慕);渴懑(非常抑郁);渴见(急望见到);渴贤(迫切地慕求贤才)

英文翻译

thirsty, parched; yearn, pine

方言集汇

◎ 粤语:hot3
◎ 客家话:[陆丰腔] hot7 [梅县腔] hat8 hot7 [海陆丰腔] hot7 kot7 [客语拼音字汇] hod5 [沙头角腔] hot7 [客英字典] hot7 [台湾四县腔] hot7 kot7 [宝安腔] hot7 [东莞腔] hot7
◎ 潮州话:guah4(kuah) [揭阳、潮阳]kuah4(khua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二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曷入聲開口一等khat/qatkʰɑt
[bu]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GII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F
四角: 1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事(不好的事情)(4)两者中既非这个也非那个 。如:不男不女;不明不白;不知不觉

(5) 无须前面的先决条件而出现后面的行为和状态 。如:不问而知;不寒而栗;不翼而飞

(6) 作为虚词,表示缺乏或忽视某种行动 。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7) 用在叠用的相同的词之间,前面常加“什么”,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 。如:道理不道理,他一点都不往心里去

(8) 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9) 又如:不客气,不客气;不谢,不谢

(10) 用在动词后,表示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的 。如:我呆不下去了;吃不了;办不到

(11) 单用,表示否定对方的话或提问 。如:他知道吧?不,他不知道;别提那件事。不,我要提

(12) 用在句末,构成问句 。如:不知小何在家不?;奶奶说的对不?

古词

同“否”(fǒu)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唐·韩愈《师说》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助词

(1) 用来加强语气。如:好不吓人;不几(岂不是)(2) 用来调整音节

徒御不惊,大庖不盈。——《诗·小雅》。毛传:“不惊,惊也;不盈,盈也。”

形容词

(1) 通“丕”()。大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诗·周颂·清庙》

不有而丑天地,非天子之事也。——《管子·侈靡》

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管子·心术》

(2) 注意:“不”字在第四声(去声)字前念第二声(阳平),如“不必”(bú bì);“不是”(bú shì)。本词典为方便起见,条目中的“不”字,都注第四声

英文翻译

no, not; un-; negative prefix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fau2
◎ 客家话:[宝安腔] but7 [梅县腔] but7 [东莞腔] but7 [客英字典] but7 [陆丰腔] but7 [沙头角腔] but7 [台湾四县腔] but7 [海陆丰腔] but7 [客语拼音字汇] bud5
◎ 潮州话:bug4 (puk 旧时:put) houn2(hóu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鳩平聲開口三等pĭəupiu/piou
[yu]
部首: 427
笔画: 11
五笔: WWK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CRNO
四角: 876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欠,谷( )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欲,贪欲也。——《说文》。俗字亦作慾。

欲者,情之应也。——《荀子·正名》

六欲。——《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

以欲竭其精。——《论语》。注:“乐色曰欲。”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苏洵《六国论》

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

(2) 又如:欲令智昏(欲火使人丧失理智);欲障(嗜欲);欲海(佛教语。情欲令人迷本性,沉沦于生死大海);欲界(佛教语。三界之一,在色界之下,包括欲天、人间和地狱等);欲心(情欲之心);欲事(男女情欲之事);欲尘(佛教语。佛家谓财、色、食、名、睡五欲污身如尘埃,故称)

动词

(1) 想要;希望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史记·魏公子列传》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资治通鉴·汉纪》

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欲踵(想要放效);欲待(想要、打算);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想要别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欲速则不达(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欲益反损(想把事情做好,结果反而弄坏)

(3) 爱好;喜爱

欲,爱也。——《增韵》

人情欲厚恶薄。——《论衡·案书》

故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萑苇蒹葭。——《庄子·则阳》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孟子》

英文翻译

desire, want, long for; intend

方言集汇

◎ 粤语:juk6
◎ 客家话:[梅县腔] juk8 [沙头角腔] juk8 [客英字典] juk8 [海陆丰腔] ruk8 [东莞腔] juk8 [陆丰腔] juk8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宝安腔] juk8 [台湾四县腔] juk8
◎ 潮州话:aiⁿ3 io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蜀入聲開口三等jyuk/jvkjĭwok
yǐn,yìn [yin,yin]
部首: 328
笔画: 7
五笔: QNQW
五行:
仓颉: NVNO
四角: 27782

详细解释

yǐn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人形,左上边是人伸着舌头,左下边是酒坛(酉)。象人伸舌头向酒坛饮酒。小篆演变为“飲”,隶书作“饮”。本义:喝)

(2) 同本义。有时特指喝酒

飮,飮也。——《说文》。今隶作饮。

君子以饮食宴乐。——《易·需》。虞注:“水流入口为饮。”

饮酒浆饮,俟于东房。——《仪礼·公食礼》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

子反受而饮之。——《韩非子·十过》

项王即日因留 沛公与饮。——《史记》

(3) 又如:豪饮(放量饮酒);饮水茹藻(喝泠水吃淡味食品。喻处境艰难或内心抑郁之情);饮茶;一饮而尽;饮水(喝水)

(4) 含;忍

耕男饐妇猛一省,髑髅饮冤死犹警。——清· 贝青乔《哀甬乐》

(5) 又如:饮恨而终(含恨而死);饮冤(含冤);饮默(忍着不吭声);饮气(忍气)

(6) 隐没;藏匿。通“隐”

然终不伐其能饮其德。——《汉书·游侠朱家传》

趣以饮章,辞情何缘复闻?——《后汉书·蔡邕传》

(7) 又如:饮章(匿名的奏章)

名词

(1) 酒

辨四饮之物。——《周礼·酒正》

(2) 又如:饮徒(酒友,酒徒);饮豪(指酒量极大);饮令(酒令)

(3) 统指饮食 。如:饮馔(饮食);饮食男女(指食色之欲);饮局(饭局、酒宴)

(4) 饮料

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吕氏春秋·权勋》

(5) 又如:冷饮;热饮

(6) 另见 yìn

yìn

动词

(1) 把水给人或牲畜喝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饮羊(指羊贩让羊多饮水,增加其体重以牟利。后引申为欺诈牟利);饮水(给牲口喝水);饮马长江(在长江边给战马喝水。指渡江南下进行征伐)

(3) 用酒食款待

中军置酒饮归客。——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又如:饮客(用酒食款待客人);饮劳(以酒食慰劳)

(5) 另见( yǐn)

英文翻译

drink; swallow; kind of dr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am2 jam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