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泽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低湿之地。
《管子·山国轨》:“有汜下渐泽之壤,有水潦鱼鳖之壤。”《六韬·战车》:“圯下渐泽黑土黏埴者,车之劳地也。”
润泽,熏染。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
引证解释
⒈ 低湿之地。
引《管子·山国轨》:“有汜下渐泽之壤,有水潦鱼鳖之壤。”
《六韬·战车》:“圯下渐泽黑土黏埴者,车之劳地也。”
⒉ 润泽,熏染。
引宋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
渐泽的网络释义
渐泽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jiān
动词
(1) 流入;入
东渐于海。——《书·禹贡》
(2) 又如:渐渐(流淌的样子)
(3) 淹没,浸泡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劝学》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诗·卫风·氓》
渐,渍也。——《广雅》
是渐之也。——《荀子·议兵》
渐之滫中。——《史记·三王世家》
治大地渐台。——《史记·孝武纪》
泽兰渐被径。——《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
(4) 又如:渐浸(浸润,渍染);渐涵(渐渍。犹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渐摩(渐磨。浸润;教育感化);渐及(润泽普及)
(5) 熏染,可染
俗之渐民久。——《史记·货殖列传》
(6) 又如:渐染(渍染;沾染);渐导(熏染,引导);渐濡(浸染,熏染)
(7) 欺诈
上幽险则下渐诈矣。——《荀子·正论》
(8) 又如:渐巧(诈伪);渐行(诈行,以欺诈行事);渐毒(欺诈);渐诈(欺诈)
(9) 通“潜(
)”。潜伏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意岂将军忘湛渐之火?——《汉书·谷永传》
(10) 又如:渐心(潜心);沉渐
(11) 另见
jiàn
名词
(1) (形声。从水,斩声。本义:古水名。即今新安江及其下游钱塘江)
(2) 古水名
渐,渐水出 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说文》
渐江,山海经谓之 浙江也。——《水经注·渐江水》。按,即今之 钱塘江,古大江与 钱塘江通。
(3) 征兆,迹象 。如:渐不可长(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防微杜渐
副词
(1) 逐渐
乱花渐欲迷人眼。——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渐闻水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渐拍渐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渐次间(渐渐,逐渐);渐至佳境(渐入佳境。逐渐好转或兴味逐渐浓厚);渐积(逐渐发展,积聚)
(3) 立刻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水浒传》
(4) 缓慢
为变盖渐。——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疏导河川
渐九川。——《史记》
(2) 加剧
疾大渐。——《尚书》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书·顾命》。孔传:“自叹其疾大进笃,惟危殆。”
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列子》
(3) 成长;滋长
自下之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又如:渐包(渐苞。不断滋长;丛生)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am6(chĩam) ziam1(chiam) [澄海]ziang6 ziang1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睪(
)声。本义::光泽,润泽)(2) 同本义
泽,光润也。——《说文》
共饭不泽手。——《礼记·曲礼》
泽剑首。——《礼记·少仪》
实诸泽器。——《考工记·慌氏》
顺非而泽。——《荀子·礼论》
芳与泽其杂糅兮。——《离骚》
热多则淖泽。——《素问·经络论》
色沃不泽。——《素问·玉机真藏论》
色泽莹润。——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仁义不足泽其性,礼乐不足锢其情。——王安石《太古》
(3) 又如:泽雨(润泽万物之雨);泽器(润泽光滑的器皿);色泽(颜色和光泽)
(4) 水深的湖泽或水草丛杂的湖泽
下而有水曰泽,言润泽也。——《释名》
水草交厝名之为泽。言其润泽万物以阜民用也。——《风俗通》
泽水之钟也。——《国语·周语》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山泽不避。——《史记·货殖列传》
行吟泽畔。——《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在某泽中。——《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泽陂(池沼);泽皋(沼泽);泽淖(泥潭);泽农(指在水泽地区耕作的农夫);泽卤(地低洼而多盐碱);泽薮(大泽);川泽
(6) 恩泽,恩惠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故西门豹为 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史记·西门豹传》
(7) 又如:泽民(施恩惠于民);泽物(施恩于人,做好事);泽枯,泽骨(恩泽施及死去的人。形容恩情深厚);泽霈(恩惠普施);泽润(恩泽普施)
(8) 仁慈的行动
殷王亦罔敢失帝,罔不配天其泽。——《书·多士》
(9) 雨和露
两泽下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10) 又如:泽下尺,升上尺(天上的雨下落一尺,地上的禾苗就向上长一尺。比喻君王赐给臣民恩泽,臣民就拥戴君王)
(11) 土壤中的水分
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齐民要术》
(12) 津液、唾液或汗水
几扇门窗上就留着他的手泽了。——叶圣陶《小铜匠》
(13) 润头发或皮肤的油脂
你让我来分你一些香泽吧!——郭沫若《王昭君》
(14) 又如:芳泽;香泽
(15) 汗衣;内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诗·秦风·无衣》
(16) 禄位;遗风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孟子》
(17) 又如: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