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摩

jiàn mó [ jian mo]
繁体 漸摩
注音 ㄐ一ㄢˋ ㄇㄛˊ

词语释义

1.亦作"渐磨"。 2.浸润;教育感化。语本《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颜师古注:"渐谓浸涧之﹐摩谓砥砺之也。"

词语解释

  1. 亦作“ 渐磨 ”。浸润;教育感化。语本《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 颜师古 注:“渐谓浸涧之,摩谓砥礪之也。”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二书》:“故有渐磨陶冶之易,而无按致操切之难。”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其所以诱掖激励,渐磨成就之道,皆有节序。” 清 梅曾亮 《鲍母谢孺人家传》:“非惟慈心,盖渐摩之密致然云。” 严复 《救亡决论》:“而天下后世所以乐被其愚者,岂不以圣经贤传,无语非祥,八股法行,将以‘忠信廉耻’之説渐摩天下,使之胥出一途,而风俗亦将因之以厚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渐磨”。浸润;教育感化。

语本《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
颜师古注:“渐谓浸涧之,摩谓砥礪之也。”
宋曾巩《与王介甫第二书》:“故有渐磨陶冶之易,而无按致操切之难。”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其所以诱掖激励,渐磨成就之道,皆有节序。”
清梅曾亮《鲍母谢孺人家传》:“非惟慈心,盖渐摩之密致然云。”
严复《救亡决论》:“而天下后世所以乐被其愚者,岂不以圣经贤传,无语非祥,八股法行,将以‘忠信廉耻’之説渐摩天下,使之胥出一途,而风俗亦将因之以厚乎?”

渐摩的网络释义

渐摩

  • 【释义】:1.亦作"渐磨"。 2.浸润;教育感化。语本《汉书.董仲舒传》:"渐民以仁,摩民以谊。"颜师古注:"渐谓浸涧之﹐摩谓砥砺之也。"
  • 汉字详情

    jiàn,jiān [jian]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LRH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KQL
    四角: 32121

    详细解释

    jiān

    动词

    (1) 流入;入

    东渐于海。——《书·禹贡》

    (2) 又如:渐渐(流淌的样子)

    (3) 淹没,浸泡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劝学》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诗·卫风·氓》

    渐,渍也。——《广雅》

    是渐之也。——《荀子·议兵》

    渐之滫中。——《史记·三王世家》

    治大地渐台。——《史记·孝武纪》

    泽兰渐被径。——《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

    (4) 又如:渐浸(浸润,渍染);渐涵(渐渍。犹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渐摩(渐磨。浸润;教育感化);渐及(润泽普及)

    (5) 熏染,可染

    俗之渐民久。——《史记·货殖列传》

    (6) 又如:渐染(渍染;沾染);渐导(熏染,引导);渐濡(浸染,熏染)

    (7) 欺诈

    上幽险则下渐诈矣。——《荀子·正论》

    (8) 又如:渐巧(诈伪);渐行(诈行,以欺诈行事);渐毒(欺诈);渐诈(欺诈)

    (9) 通“潜( qián)”。潜伏

    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意岂将军忘湛渐之火?——《汉书·谷永传》

    (10) 又如:渐心(潜心);沉渐

    (11) 另见 jiàn

    jiàn

    名词

    (1) (形声。从水,斩声。本义:古水名。即今新安江及其下游钱塘江)

    (2) 古水名

    渐,渐水出 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说文》

    渐江,山海经谓之 浙江也。——《水经注·渐江水》。按,即今之 钱塘江,古大江与 钱塘江通。

    (3) 征兆,迹象 。如:渐不可长(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防微杜渐

    副词

    (1) 逐渐

    乱花渐欲迷人眼。——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渐闻水声。——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渐拍渐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渐次间(渐渐,逐渐);渐至佳境(渐入佳境。逐渐好转或兴味逐渐浓厚);渐积(逐渐发展,积聚)

    (3) 立刻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水浒传》

    (4) 缓慢

    为变盖渐。——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动词

    (1) 疏导河川

    渐九川。——《史记》

    (2) 加剧

    疾大渐。——《尚书》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书·顾命》。孔传:“自叹其疾大进笃,惟危殆。”

    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列子》

    (3) 成长;滋长

    自下之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又如:渐包(渐苞。不断滋长;丛生)

    (5) 另见 jiān

    英文翻译

    gradually

    方言集汇

    ◎ 粤语:zim1 zim6
    ◎ 潮州话:ziam6(chĩam) ziam1(chiam) [澄海]ziang6 ziang1

    宋本广韵

    mó,mā [mo,ma]
    部首: 1103
    笔画: 15
    五笔: YSSR
    五行:
    仓颉: ICQ
    四角: 0025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麻声。本义:摩擦,磨蹭)

    (2) 同本义

    摩,研也。——《说文》

    刮摩之工。——《考工记》

    鎋击摩车而相过。——《战国策·齐策》

    人肩摩。——《战国策·秦策》

    濯手以摩之,去其皱。——《礼记·内则》

    (3) 又如:摩戛(摩擦。也作磨戛);摩厉(磨物使锐。引申有磨炼、钻研的意思);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子擦着车子);摩肩(肩挨着肩);摩拭(揩擦)

    (4) 迫近,接近

    (5) 又如:摩近(接近);摩垒(迫近敌垒);摩霄(接近云天,冲天)

    (6) 通“磨”。磨砺

    阴阳相摩,天地相荡。——《礼记·乐记》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易·系辞上》

    (7) 通“磨”。磨炼

    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庄子·徐无鬼》

    (8) 通“磨”。磨灭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汉书·司马迁传》

    (9) 又如:摩牙(磨其牙使之锐利);摩灭(磨损消灭,消亡);摩砻(犹磨光)

    (10) 切磋;研究

    刚柔相摩。——《易·系辞上》

    相观而善之谓摩。——《礼记·学记》

    (11) 又如:观摩(观看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摩切(切磋琢磨);摩研(切磋研究);摩拟(比拟研究)

    (12) 抚摸

    摩顶受戒。——《西游记》

    (13) 又如:摩拊(抚摩;安抚);摩捋(顺手抚摩);摩触(抚摩;摸索);摩按(按摩)

    (14)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rub, scour, grind; fri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o1
    ◎ 客家话:[梅县腔] mo2 [海陆丰腔] mo2 mo1 [东莞腔] mo2 [沙头角腔] mo3 [客英字典] mo2 [台湾四县腔] mo2 mo1 [客语拼音字汇] mo1 [陆丰腔] mo1 [宝安腔] mo1 | mo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婆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muɑm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