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猥下流

yín wěi xià liú [ yin wei xia liu]
注音 一ㄣˊ ㄨㄟˇ ㄒ一ㄚˋ ㄌ一ㄡ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淫猥下流 yínwěi-xiàliú

(1) 放荡淫乱,纵欲

bawdy

词语解释

成语用法

淫猥下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

汉字详情

yín [yin]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ETF
五行:
仓颉: EBHG
四角: 321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侌( yín)声。本义:浸淫;浸渍)

(2) 同本义

淫,侵淫随理也。——《说文》。徐锴注:“随其脉理而浸渍也。”

善防者水淫之。——《考工记·匠人》

女娲积芦苇以止淫水。——《淮南子·览冥》。注:“平地出水为淫水。”

(3) 涂染

谏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周礼》。郑玄注:“淫,薄粉之,令帛白”

(4) 又如:淫溢(逐渐浸染)

(5) 特指通奸; 奸淫

男女不淫。——《管子·小匡》

(6) 又如:淫奔(淫乱放荡;私跟男子交往);淫垢(淫媾。奸污);淫污(奸污)

(7) 放纵;恣肆

其无淫于观。——《书·无逸》。疏:郑玄云:“淫,放恣也。”

(8) 引申为骄纵。如:淫汰(骄纵奢侈);淫行(纵欲放荡的行为);淫放(纵欲放荡);淫暴(放纵暴戾);淫纵(纵欲淫乱)

(9) 贪欲;贪心

吾闻国之昏,不由声色,必由奸利好乐声色者淫也,贪奸者惑也。——汉· 刘向《说苑·反质》

(10) 又如:淫心(贪心);淫思(淫欲之念)

(11) 惑乱,沉湎;沉浸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孟子·滕文公下》

(12) 又如:淫溺(迷恋沉溺。多指酒色。耽于积习;沉迷于癖好)

(13) 僭越 。如:淫名(超越本分的称号);淫黩(超越分际而亵读轻慢)

(14) 侵淫;侵犯

足於性者,天损不能入;贞於期者,时累不能淫。李善注:“淫,犹侵也”。——《文选·陆机》

(15) 通“游”( yóu)。遨游

不淫意于法之外。——《管子·明法》。孙星衍云:“《韩非子·有度》篇淫作游。”

归来兮,不可以久淫些。——《楚辞·招魂》。洪兴祖补注:“淫,游也。”

形容词

(1) 过度,无节制;滥。引申为过失

罔淫于乐。——《书·大禹谟》。传:“淫,过也。”

不淫其色。——《诗·关雎序》。疏:“淫者,过也,过其度量谓之为淫。”

骄奢淫泆。——《左传·隐公三年》。疏:“淫,谓耆欲过度。”

齐八政以防淫。——《礼记·王制》。疏:“淫,谓过奢侈。”

淫侈之俗。——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淫用(过度役用);淫行(过分的行为;不合礼制的行为);淫宴(不合礼制、越规逾节的宴会);淫酗(饮酒无度);淫费(过分花费;不正当的花费);淫滥(过度;越轨);淫杀(滥杀);淫潦(久雨积水为灾);淫滞(长久停留);淫佚(荒淫无度);淫声邪语(淫乱狎邪的声音语言);淫夫(淫荡的男子);淫汰(骄纵奢侈);淫长(浮华奢侈的风尚);淫物(奢华无用的玩物);淫侈(奢侈;浮夸,夸大);淫惑(荒淫惑乱);淫愚(惑乱愚弄);淫巫(惑乱人心的巫师)

(3) 犹大。指规模广,程度深,力量强

既有淫威,降福孔夷。——《诗·周颂·有客》

(4) 又如:淫威(盛大的礼仪、法度);淫祸(大祸)

(5) 邪恶,奸邪

善人劝焉,淫人惧焉。——《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6) 又如:淫人(邪恶的人);淫悖(邪恶违道);淫诈(奸诈)

(7) 乱杂;邪乱

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左传·襄公二九年》

(8) 又如:淫心(邪乱的思想;淫乱的念头);淫气(淫邪之气)

英文翻译

obscene, licentious, lewd

方言集汇

◎ 粤语:jam4
◎ 客家话:[陆丰腔] jim3 [东莞腔] jim2 [台湾四县腔] jim2 [梅县腔] jim2 [海陆丰腔] rim2 [宝安腔] jim2 [沙头角腔] jim2 [客语拼音字汇] ngim2 [客英字典] ji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餘針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ţĭĕmjim
wěi [wei]
部首: 324
笔画: 12
五笔: QTLE
五行:
仓颉: KHWMV
四角: 46232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犬,畏声。本义:狗叫声) 同本义

猥,犬吠声。——《说文》

形容词

(1) 许多,众多

以人猥计其野。——《管子·八观》。注:“众也。”

山水猥至。——《长笛赋》。注:“多也。”

(2) 又如:猥多(众多;繁多);猥盛(众多);猥众(众多);猥滥(多而滥);猥集(多而集中);猥闶(高大的建筑物重叠。形容其多)

(3) 庞杂 。如:猥细(繁琐);猥役(杂役);猥复(繁复,重复);猥杂(繁杂;杂乱);猥酿(杂乱;鄙陋)

(4) 鄙陋 。如:猥衰(非常狼狈);猥人(鄙俗的人);猥士(鄙贱之士);猥下(鄙陋;低下);猥俗(俚俗);猥细(鄙陋卑下)

(5) 猥亵,淫秽 。如:猥嫚(下流侮慢);猥茸(鄙陋猥琐)

(6) 卑鄙,可耻,不体面 。如:猥缩(畏缩,委靡不大方);猥情(懒惰);猥倡(下等的妓女);淫猥(淫秽);猥贱(卑贱;下贱);猥陋(卑鄙浅陋);猥琐龌龊(卑鄙庸俗,使人生厌)

(7) 大;粗大 。如:猥大(粗大;壮大)

(8) 浅薄 。如:猥局(浅陋狭隘)

(9) 劣质;下等 。如:猥弱(平庸,低下);猥凡(低劣,质差);猥酒(劣质酒);猥官(低级杂吏);猥拙(拙劣)

(10) 害怕

待要自己赶来擒捉,一来也被打得着实有些狼狈,二来也被这个母大虫打得猥了。他虽前世是个狐精转化,那狐狸毕竟也还怕那老虎。——《醒世姻缘传》

(11) 谦词,等于说“辱”,指降低身分,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

猥自枉屈。——诸葛亮《出师表》

动词

(1) 假借为“委”。委曲;积聚

兼受其猥。——《汉书·五行志》

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汉书·王莽传》

科别其条,勿猥勿并。——《汉书·董仲舒传》

(2) 又如:猥计(总计);猥集(聚集)

英文翻译

vulgar, low, cheap; wanton; obscen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2 wu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oi1 [宝安腔] woi1 [台湾四县腔] woi1 [梅县腔] voe.1 [客语拼音字汇] voi1 vui4 [客英字典] v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四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賄上聲合口一等ʔuɒiquaix/uoj
xià [xia]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HI
吉凶:
仓颉: MY
四角: 1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4) 地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西山经》

(5)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6) 指下巴 。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颏)

(7) 臣下;百姓;群众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左传·昭公十八年》

(8) 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属下相互勾结)

(9) 方面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西游记》

(10) 又如:经过调解两下里都同意了

(11) 下一次 。如:下不为例

(12) 特指湖泽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书·舜典》

(13) 地表之下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礼记》

(14) 里面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三国演义》

(15) 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6) 指时间、处所、范围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7) 位在下的人

不耻下问。——《论语》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下齐同。——《资治通鉴》

与其群下

动词

(1) 下来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

下车引之。——《世说新语·方正》

下见小潭。——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客驰下。——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下世(神仙到人间去);下山;下楼;下凡(神话中,神仙降至人间称“下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3) 落下;降下

下,落也。——《尔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 又如:下火(天气炎热);下雨;下雪;下雹子

(5) 离开 。如:下榻(下床);下翻(翻倒);下席(离开席位,表示恭敬);下番(犹下班);下饷(谓收工吃饭)

(6) 弯屈

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之下。——《三国演义》

(7) 又如:下头(低头);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8) 卸下

宾主下尘榻。——沈约《和谢宣城》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陌上桑》

(9) 又如:下门(店铺卸下门板,谓开市)

(10) 放入;投入 。如:下采(下赌注);下埽(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下酿(将熟黍米投入曲液中发酵制酒)

(11) 施行;使用 。如:下火文(佛家火化尸体时念颂的祝告文)

(12) 完成;结束 。如:下架(典当期满);下稍头(结局;收场)

(13) 递送 。如:下插定(送订婚礼物);下小茶(女子纳受男家聘礼。又称下茶,吃茶);下究(犹下达);下话(犹言传话)

(14) 发表、宣告

令初下。——《战国策·齐策》

诏既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谕旨将下

而卒不下

(15) 又如:下制(下诏;皇帝发布诏令);下指示;下令;下逐客令;下命令;下战书;下请帖

(16) 去;到

便下襄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顺江东下。——《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买舟而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7) 常指从北到南、从上游到下游、从城市到乡下、从上层到基层。如:下番(到外国);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18) 做饭

等我里头赶着给你老炸点儿锅渣面筋,下点儿素面你吃。——《儿女英雄传》

(19) 又如:下饺子;下面条;下汤圆

(20) 指某些动物生产;养;生 。如:下仔;下小猪;下一窝狗崽

(21) 从事棋类活动时,举手着子 。如:下着(本谓下棋落子)

(22) 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皆下之。——《史记·陈涉世家》

乐毅抉持微弱之 燕,下 齐七十余城。——《三国演义》

(23) 又如:连下数城

(24) 歇宿;收留

徐孺下 陈蕃之榻。—— 王勃《滕王阁序》

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西厢记》

(25) 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6) 以菜肴佐食 。如:下饭(配饭的菜肴);下口(下酒菜;饭菜);下酒物(下酒。用以佐酒的食品)

(27) 投降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

(28) 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9) 居人之下;谦让

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唐· 韩愈《师说》

(30) 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31) 安扎

各依本方下营。——诸葛亮《兵要》

(32) 拍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薄暮下管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形容词

(1) 身分、地位低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

(2) 又如:下役(仆役;差人);下一肩(次一等);下作(低贱;卑微);下次小的(下次孩儿。元代称仆役);下番(称少数民族);下人(下属)

(3) 幼小 。如:上下(长幼;尊卑)

(4) 次序或时间在后

上下同欲。——《孙子·谋攻》

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王以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上下颇惊。——宋· 文天祥《 后序》

(5) 如:下稍头(后来;终了);下浣(下旬);下邻(右边的邻居);下古(近古);下半世(人的后半辈子);下回(下次)

(6) 低于,少于 。如:下节(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下中(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下考(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量词

(1) 表示动作的次数。如:下子(表示动作次数);敲了几下门;摇了几下旗

(2) 表时间的单位,犹言点。如:下子(表示时间短暂)

英文翻译

under, underneath, below; down; inferior; bring dow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5 haa6
◎ 客家话:[梅县腔] ha1 ha3 ha5 [宝安腔] ha3 | ha1 [客英字典] ha5 ha1 [东莞腔] ha3 ha5 [沙头角腔] ha5 ka1 ha1 [陆丰腔] ha6 [海陆丰腔] ha1 ha6 [台湾四县腔] ha1 ha5 [客语拼音字汇] ha1 ha4 ka1
◎ 潮州话:hia6 ê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雅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ɣaghrax/heaa
liú [li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YC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YIU
四角: 30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

名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如:盲流

形容词

流畅 。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英文翻译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u2 [宝安腔] liu2 [客英字典] liu2 [台湾四县腔] liu2 lau2 [东莞腔] liu2 [海陆丰腔] liu2 lau2 [梅县腔] liu2 [陆丰腔] liu3 [沙头角腔] l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求平聲開口三等lĭəuliu/li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