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浸

jìn jìn [ jin jin]
注音 ㄐ一ㄣˋ ㄐ一ㄣˋ

词语释义

1.渐渐。 2.形容程度深。 3.汗﹑水等渗出貌。

词语解释

  1. 渐渐。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宾客放为盗贼,发,輒入 高 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 明 徐榜 《济南纪政·回生》:“噫嘻! 徐生 之夫妻子女浸浸乎有生气矣。” 王闿运 《丁文诚诔》:“时冉冉而多留,老浸浸其欺人。” 孙中山 《社会主义的分析》:“伪説终不能胜真理,曩之经济学、统计学、天演论,亦浸浸现其不合公理之破绽。”

  2. 形容程度深。

    唐 尚颜 逸句:“浸浸 三楚 白,渺渺 九江 寒。”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 萧注 ﹞得疾甚危殆,浸浸昏塞,不闻喘息声。” 明 袁宏道 《过吴戏东江进之》诗:“少年作客时,浸浸慕官长。”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领略一回天然的美,可是寒意浸浸,鼻息都将冻绝。”

  3. 汗、水等渗出貌。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二:“到了山头,迎面吹来一阵晨风,把爬山累得身上浸浸的汗都吹干了,濡湿的衣服贴在 邵一平 脊背上,反而感到凉了。”

引证解释

⒈ 渐渐。

《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宾客放为盗贼,发,輒入高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
明徐榜《济南纪政·回生》:“噫嘻! 徐生之夫妻子女浸浸乎有生气矣。”
王闿运《丁文诚诔》:“时冉冉而多留,老浸浸其欺人。”
孙中山《社会主义的分析》:“伪説终不能胜真理,曩之经济学、统计学、天演论,亦浸浸现其不合公理之破绽。”

⒉ 形容程度深。

唐尚颜逸句:“浸浸三楚白,渺渺九江寒。”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一:“﹝萧注﹞得疾甚危殆,浸浸昏塞,不闻喘息声。”
明袁宏道《过吴戏东江进之》诗:“少年作客时,浸浸慕官长。”
瞿秋白《饿乡纪程》八:“领略一回天然的美,可是寒意浸浸,鼻息都将冻绝。”

⒊ 汗、水等渗出貌。

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二:“到了山头,迎面吹来一阵晨风,把爬山累得身上浸浸的汗都吹干了,濡湿的衣服贴在邵一平脊背上,反而感到凉了。”

浸浸的网络释义

浸浸

  • 渐渐。《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宾客放为盗贼,发,辄入 高 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
  • 汉字详情

    jìn [jin]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VPC
    五行:
    仓颉: ESM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籀文寝声。本义:古水名。浸水) 同本义

    浸,浸水也。出 魏郡 武安东北,入 呼沱水。——《说文》。 朱骏声按,出今 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入 虖沱河。

    (2) 又如:巨浸(大湖)

    英文翻译

    soak, immerse, dip, percol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am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m5 [东莞腔] zim5 [沙头角腔] zim5 [梅县腔] zim5 [海陆丰腔] zim5 [客语拼音字汇] jim4 [陆丰腔] zim5 [客英字典] zim5 [宝安腔] zi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chim/cimtsʰĭĕm
    jìn [jin]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VPC
    五行:
    仓颉: ESME
    四角: 37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籀文寝声。本义:古水名。浸水) 同本义

    浸,浸水也。出 魏郡 武安东北,入 呼沱水。——《说文》。 朱骏声按,出今 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入 虖沱河。

    (2) 又如:巨浸(大湖)

    英文翻译

    soak, immerse, dip, percol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am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m5 [东莞腔] zim5 [沙头角腔] zim5 [梅县腔] zim5 [海陆丰腔] zim5 [客语拼音字汇] jim4 [陆丰腔] zim5 [客英字典] zim5 [宝安腔] zim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七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chim/cimtsʰĭĕ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