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巧

fú qiǎo [ fu qiao]
注音 ㄈㄨˊ ㄑ一ㄠˇ

词语释义

虚浮奇巧;虚浮不实。

词语解释

  1. 虚浮奇巧;虚浮不实。

    《后汉书·安帝纪》:“禁奢侈,无作浮巧之物,殫财厚葬。”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莫不务广浮巧之言,以崇玄虚之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 清 冯桂芬 《启李宫保论减赋》:“ 吴 民甚驯良而亦甚浮巧,凡事闻有旁门仄径可稍得便益者必趋之。”

引证解释

⒈ 虚浮奇巧;虚浮不实。

《后汉书·安帝纪》:“禁奢侈,无作浮巧之物,殫财厚葬。”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莫不务广浮巧之言,以崇玄虚之旨。”
宋沉括《梦溪笔谈·艺文二》:“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
清冯桂芬《启李宫保论减赋》:“吴民甚驯良而亦甚浮巧,凡事闻有旁门仄径可稍得便益者必趋之。”

浮巧的网络释义

浮巧

  • fú qiǎo
  • 浮巧
  • 虚浮奇巧;虚浮不实。《后汉书·安帝纪》:“禁奢侈,无作浮巧之物,殚财厚葬。”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莫不务广浮巧之言,以崇玄虚之旨。” 宋 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 清 冯桂芬 《启李宫保论减赋》:“ 吴 民甚驯良而亦甚浮巧,凡事闻有旁门仄径可稍得便益者必趋之。”
  • 汉字详情

    [f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EB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BND
    四角: 321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孚( )声。本义:漂流,漂浮)

    (2) 同本义

    浮,氾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飘在空中。如:浮香(漂溢的香气);浮气(浮游的云雾);浮踊(飘浮升腾的)

    (4) 游水(如挥动手脚或摆动翅鳍或尾巴)推进身体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资治通鉴》

    (5) 又如:浮涉(乘舟渡水);浮淫(划船游乐);浮舟(行船)

    (6) 超过

    罪俘于桀。——《书伪泰誓》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7) 又如:人浮于事;浮征(超额征收);浮冒(虚报;假冒)

    (8) 游荡,游手好闲 。如:浮沉草野(浪迹山野乡间;四处漂泊);浮客(四处漂泊的人);浮户(流动而无定籍的户口);浮人(到处流浪的人)

    (9) 用满杯酒罚人

    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聊斋志异》

    (10) 又如:浮白(罚酒;借指满饮)

    形容词

    (1) 在表面上

    耻名之浮于行也。——《礼记·表记》

    (2) 又如:浮文套语(不疼不痒的客套话);浮气(非常微弱的气息)

    (3) 暂时的 。如:浮支;浮世(世事无定,生命短促);浮铺(地摊。没有固定地点的铺子);浮借(暂借);浮来暂去(刚来就走;来去匆匆)

    (4) 轻薄;轻佻

    教以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国语·楚语》

    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笥经箱为盗囊。——梅尧臣《闻进士贩茶》

    (5) 又如:粗心浮气;浮逸(轻浮放荡);浮浪(轻薄放荡)

    (6) 空虚;无根据。又空虚不实

    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浮称(虚名);浮言(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浮幻(不切实际的幻想);浮理(捏造的理由);浮文(虚华无实的文章);浮词(虚饰无根据的言辞);浮议(无根据、不足信的言论)

    名词

    (1) 疏松细碎的土

    壤土之次曰五浮。——《管子》

    (2) 通“瓠”( )。葫芦

    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趋。——《淮南子》

    (3) 通“蜉”。虫名

    浮游有殷。——《大戴礼·夏小正》

    英文翻译

    to float, drift, waft; to exceed; superfluous

    方言集汇

    ◎ 粤语:fau4
    ◎ 客家话:[陆丰腔] feu3 [客英字典] feu2 [沙头角腔] feu2 [东莞腔] feu2 [台湾四县腔] feu2 peu2 po2 [梅县腔] feu2 [海陆丰腔] feu2 peu2 po2 [宝安腔] fiu2 [客语拼音字汇] feu2 peu3 piau3 p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縛謀平聲開口三等biu/bioubʰĭəu
    qiǎo [qiao]
    部首: 311
    笔画: 5
    五笔: AGN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MVS
    四角: 11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工,丂( kǎo)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

    (2) 同本义

    巧,技也。——《说文》

    利于人,谓之巧。——《墨子·贵义》

    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庄子·天道》

    工人巧士。——马融《长笛赋》

    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巧思(精巧的构思、设计);巧工(技艺高超的工匠);巧任(技巧,技能);精巧;工巧(能很快发明的创造力量和品质);巧夺天孙(比喻比织女更巧);巧舌(灵巧的舌头);巧便(灵便;灵巧);小巧(小而灵巧);手巧(手灵巧,手艺高)

    (4) 机巧 。如:巧诈(机巧诈伪);巧谲(机巧诡诈);巧心(机巧之心);巧佞(奸诈机巧);巧媚(机灵而善谄媚)

    (5) 巧妙;精妙

    巧者有余。——《史记·货殖列传》

    牙机巧制。——《后汉书·张衡传》

    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 明· 魏学洢《核舟记》

    (6) 又如:巧招(巧妙的计策或手段);巧劲(巧妙的手法);巧法(巧妙的方法)

    (7) 美好;美丽

    巧言如流。——《诗·小雅·雨无止》。笺:“犹善也。”

    为奇巧声。——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8) 如:巧笑(美好的笑容);巧丽(美妙华丽);巧媚(形容姿态美好);巧地方

    (9) 虚浮不实,伪诈

    余犹恶其佻巧。——《离骚》。注:“利也。”

    毋或作为淫巧。——《礼记·月令》。注:“谓奢伪怪好也。”

    对人前巧语花言。——王实甫《西厢记》

    绝巧弃利。——《老子》。注:“诈伪乱真也。”

    险极巧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0) 又如:巧语虚言(花言巧语);巧说(用花言巧语欺骗人);巧言(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巧佞(奸诈机巧);巧故(伪诈)

    (11) 聪明 。如:巧主儿(聪明人);巧黠(精明而狡猾);巧妇(聪明能干的妇女)

    名词

    技巧

    医能治一病谓之巧。——《论衡·别通》

    有常仪的,则羿、逢蒙以五寸为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韩非子·大体》

    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韩非子·饰邪》

    副词

    恰好,刚好 。如:巧值(碰巧);巧凑(凑巧);巧巧(恰恰;刚好);碰巧;凑巧;难道就那么巧?

    动词

    擅长;善于 。如:巧梅(巧于贪求);巧士(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英文翻译

    skillful, ingenious, clever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2 kiu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au3 [陆丰腔] kau3 [梅县腔] kau3 [客语拼音字汇] kau3 kiau3 kieu3 [沙头角腔] kau3 [宝安腔]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东莞腔] kau3 [海陆丰腔] kau3
    ◎ 潮州话:ka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一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絞上聲開口二等kʰaukhraux/qeav